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1977》:挑战命运 朝着梦想前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5日22:32  新浪娱乐

  张萌/文

  1977年12月10日,一群在东北某农场里苦苦挣扎了8年的北京和上海的两地知青,终于坐上主任开来的拖拉机在最后一刻赶到了考场!就此,才开始了改变命运的考试。然而,为了这场“普通”的高考,他们付出了爱情、友情、亲情,甚至生命的代价……

  电影《高考1977》,向我们讲述了动荡岁月里,一群不堪农场生活、渴望知识的青年,为了参加高考,不曾懈怠的向命运挑战的故事。

  因为爱,所以不能相守

  上海女知青陈琼,背负着父亲是历史反革命的帽子从小一直生活在阴影和折磨中,在插队的农场里,她和党员身份、被主任认定为接班人的潘志友相恋了。但是,陈琼却是矛盾的。为了爱情,她宁愿一辈子呆在农场里,守着潘志友生活。然而,农场主任老迟却因陈琼的出身不好为由,极力反对他俩的交往。陈琼为了自己恋人的前途,忍痛答应老迟,随便给自己找个婆家就可以。本以为,这样生活就可以继续了。没想到,邓小平的付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考改革了!过去的日子里,想读书只有通过单位推荐才能上工农兵大学。现在,这一切都被颠覆,高考制度彻底的变革了。已经将要死寂的心,突然照进一缕强劲的希望之光。光明正大的离开农场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只要凭知识,就可以改变照进的命运。可是,此时,陈琼的恋人潘志友却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刚来农场的时候,他是那么的不适应,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家乡。走过心里的灰暗期,潘志友认真地审视着眼前的这片土地,发现它也是那么的可爱。于是,他卸下心里包袱,开始接纳这里,并且决心扎根农场。然而,高考改革的消息,让潘志友已经平静的内心迷惑纷乱:本来决定的事情,突然有了转变的迹象。留下还是离开,成了潘志友心中的疼。看着陈琼,为了让她摆脱农场,潘志友答应和她一起参加高考。看着陈琼顺利走进考场,潘志友高昂的走了出来,对陈琼的是爱,对老迟的是承诺。同样是因为爱,却只能选择远远守候。

  懦弱不懦弱

  小根宝作为年龄最小的知青,由于忍受不了农场生活的煎熬,几次寻死都被上海知青强子及时救下。小根宝的哭诉让强子心似针扎。是啊,8年来,什么好事都轮不到知青,终于盼来高考的改革,却发现自己已经离开书本多年。强子只能要求小根宝坚持再坚持,回家的路就在眼前,我们一起努力。然而,就在考试之前,小根宝却因为替强子挡高架上掉下来的喇叭,意外的先走了。这对农场里所有的人来说,都将是一段永远都抹不去的伤痕。小根宝因惧怕回不了家寻死,到为了同伴无视死亡,他用生命的代价为那年的高考添上了沉重的一笔。

  父爱比天高

  陈琼的父亲陈甫德,背着历史反革命的罪名。却仍旧保持着一刻善良正直的心。当他得知高考即将恢复的时候,不顾自身安危,首先想到的是远在东北农场里的女儿,他匆匆带上复习资料,就冲上了开往东北的列车。然而,女儿因为身份坚持和他划清界限,根本不接受他这个父亲。陈甫德没有过多的解释、也没有斥责女儿,只是执着的为她做好复习笔记。此刻的陈甫德,就是一位父亲,一位普通的父亲,只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把握住上大学的机会;一位伟大的父亲,他不去顾及时代扣在自己头上黑五类的帽子,为了帮助农场里的知青,他假扮招生办主任和老迟斗智斗勇,当被揭穿时,更无愧于心的表示:为了孩子,我无所谓。最后离开之前,陈甫德私刻公章,只为了让女儿能够没有负担坦然地走进考场。他的爱,不仅感动了老迟,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每一个观影人。父母为了子女,付出了青春、时间、精力,而我们,又为他们做过些什么呢?

  《高考1977》呈现了1977年高考改革日子里,那些普通人,为了改变命运所做出的挣扎。影片中每一个年轻人,都为了各自的梦想,拼劲全力。1977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注定会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的一年。当那些真实的画面一次次撞击视觉的时候,我们的灵魂也承受着一波又一波的拷问。

  如今,高考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已经不是一个神秘的字眼,也不再是一个充满光环的词汇。国家的录取率一年高过一年,接受高等教育已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本、二本、三本、大专、中专,多种选择摆在面前。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大多就走着上学——读书——工作的套路。他们的世界里,读书是一件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事情。但是谁又了解,1977年的惊心动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