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1977》:等待未知的前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5日22:38  新浪娱乐

  高汇涓/文

  如果没有1977年之前的那道伤痕,作为高考的大荧幕作品,它也已经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了,毕竟,高考始终也是在质疑与权威中年复一年轰轰烈烈的走过了几十年,几乎成为每一个中国的年轻人必须要跨过的那条河,最先改变命运的那扇门。更何况它曾经是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把无数的知识青年从苦难的沼泽中挖掘出来的支点,当一代人的命运被延误十年之后,当历史的轨迹从荒诞迈向理想的时候,它就不仅仅是父辈和我们两代人的共同命运协奏了,它同样也是我们祖国的一扇机遇之门。题材本身的特殊性已经注定它的不同凡响。

  废除高考制度的1966年,那种数百万人的希望被突然扼杀的瞬间,是一个民族不可承受的伤痛。他们从青年学生,变成了流浪的无产者,生活的道路夺去了人生的理想,他们带着孤独、无望和沉重的伤感,拖着迷茫的脚步一生一浅地跋涉在偏僻的异乡,开始艰难而漫长的生活。在一分一秒的黑暗中等待未知。

  他们正是等待未知的前夜,几百万人中的每一个人:

  潘志友 北京知青 30岁 六六届高中生 三分场直属连长

  陈琼 上海知青25岁 六八届初中生 潘志友的恋人

  老迟 三分场革委会主任 复员军人50岁

  陈甫德 陈琼之父 49岁 中学特级教师

  影片中有三条主线贯穿始终。

  关于爱情

  任何年代的爱情其实都是相通的,因为人性本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在那个阶级斗争作为唯一重心压在所有人的心上时,这份艰难更凸显了爱情的可贵。因为相爱,陈琼把自己给了他,因为爱他所以要离开他,让老迟帮她在本地寻一个婆家,只是为了能远远的看着他,为了那一片蓝天下的呼吸,为了他将来累的时候,能有个说话的伴儿。从始至终,潘志友也是不离不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一直陪在她身边,陪着她读书,陪着她考试,而他,只是为了把她送进考场,为了她能够有一个好的将来。

  男人之间的情义

  10年的农场生活,已经让潘志友和老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老迟对他的信任,更坚定了自己的承诺,留下来建设农场。这是男人之间的厚重。

  父女情

  历史反革命分子女儿的身份让陈琼受尽折磨,十几年的包袱压在一个成长的孩子身上,尤为残酷。她由此怨恨父亲。作为父亲,为了女儿参加高考的资格,陈甫德冒天下之大不韪,私刻公章,伪造文件,他也一定放弃了自己一贯的做人原则,然而,父亲的名义胜过了所有。当陈琼看到父亲流落下来的写满自己名字的纸条时,流淌在血液里的爱的本能和改变命运的热切期望,让亲情再次回归。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