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1977》:我们都很幸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6日06:20  新浪娱乐

  高汇涓/文

  毫无疑问,高考1977是50后,整整一代人的内心身处最澎湃沧澜的心声,30年前,他们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变成了痛苦的“知识青年”,不能再参加高考的“痛”经历了十年时间的磨打,最终降临在他们这一代人身上时,那已是种迟钝的麻木了。他们丧失城市户籍、中断学业、离开家庭、没有任何财产等最基本的社会身份,……也丧失了最基本的心灵温暖与关爱。

  难以忍受的贫苦生活,单调的农业场景,在“战天斗地”“学大寨”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有青春,理想,激情,更有灾难和悲剧。这样的“仅仅能称之为活着的生活”到了1970年之后,已经堆积了太多的矛盾,人们在茫然中感受着命运的苦难,甚至是绝望。一万多人的农场,就有100多个精神病患者。有跳楼的,有上吊的,有为了饥饿去偷窃去斗殴的,有冒着危险偷偷返回城市的,有连续奸污女知青然后自杀的……他们处在剧烈的地域流走和心灵动荡之中。他们无望地流浪在自己的祖国上,内心充斥着孤独、迷茫、和沉重的伤感,一年,两年,十年,还是永远都是这样?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国家当时的困境?

  知识改变命运,对高考的渴望成了当时知识青年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历史的转折,民族的觉醒,个人的重生也许成为恢复高考真正的意义所在。

  它为每个处在黑暗中人带来了曙光,也也给了中华民族带来了“生”的希望。

  1977年的冬天,高考开始了。那天的清晨,在第一缕阳光投向大地的时候,农场的每一条道路上都是奔向县城中学的知青的人流,大家坐着牛车、马车、拖拉机,从山路,从江边,从林海,从田间,从茶园,踩着牛粪,踩着泥巴,踩着雪花,奔向每一个考点,奔向自己人生的那一次转折,也是国家命运的一次转折。

  而半年之后,那个"藏龙卧虎,五花八门"的大学校园,有10万大山来的"老插队",有已达10年教龄的民办老师,有乳臭未干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有散步也像操正步的转业军人,有在文工团跳过芭蕾的"白毛女",有在塑料凉鞋上钉铁掌的修鞋匠,有农场拖拉机的修理工,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代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他们构成了当前中国社会的核心力量。他们,也是我们的父母。1977年的高考,是他们这代人身上永远的烙印。

  一直很难体会他们对革命和使命的深情,对工作不舍的激情。现在细细想来,三十多年灯灭鸡啼,那个难忘的清晨一直记忆在他们的脑海里,它带着一种历史的穿透力,时刻在拷问着每一个经历过曾经那段岁月的人们:“今天,我们忘记了这一切,忘记了青春的苦难,忘记了共和国的历史,忘记了对祖国、岁月和故友的承诺了吗?”有多少故事我们不希望它重来,不可以重来。当在大银幕上看到他们曾经的沧桑和洗礼,真心的感叹,我们都很幸运。

  4月份,陪我们的父母来看《高考1977》吧,在微风漂浮,阳光流彩的日子里,陪着他细细嚼味曾经风华正茂的岁月、静静感怀曾经沧澜澎湃的心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