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红雷在《潜伏》中 |
姚晨在《潜伏》中的造型 |
孙红雷的眼神迷茫又有点恐惧,完全不像以往的嚣张,因为他演的是一个小知识分子身份的地下工作者余则成。?姚晨演的翠平本来在乡下游击队干,后来以妻子名义协助余则成搞地下工作,可她穿旗袍怎么都不像,一看到共军代表就激动,没事就大声地说共产党好,动辄要拿着一个手雷去跟敌人同归于尽。就传了两次情报还传丢了一次——
○片中军统特务不是我们往常所见的类型,李涯这位在延安呆过的老军统简直是个劳模,剧中他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为了孩子们有个更好的明天,我没休息过一天,睡觉都在办公室。”
○片中地下工作者余则成和翠平的爱情,也不是我们常见的为了共同信仰而结合的伟大爱情,更多的是建立在他们很多类似噱头的磕磕绊绊当中,有点像我们平常说的日久生情。
谍战大戏《潜伏》4月1日登陆北京卫视,当日收视率即达到8.01%,这也是北京卫视史上首播当日收视最高的电视剧。网友组成名为“潜艇”的粉丝团,说《潜伏》是“足以干掉《暗算》的谍战佳作”。
可笔者看了却觉得,这是最近让人看起来心里最“别扭”的电视剧。之所以说它“别扭”,是因为整部戏看起来无比“真实”———这种真实未必是真正符合历史,但却符合我们想象中的历史,因而也显得与其他谍战类电视剧差异甚大。
另一种别扭,是这部剧竟然不像《暗算》那样就一门心思地写谍战。所谓斗勇容易斗智难,谍战本身就充满着高智商的斗争,让观众在猜测与分析中获得解谜的快感已经很难了,《潜伏》却要在这种发现与反发现、追逐与反追逐的过程中,穿插进信仰与背叛、理智与爱情这两条难以处理的终极命题。
所以,《潜伏》挺让人别扭的;所以,你也知道它为什么收视这么高评价这样好。
革命:坚定的信仰可能是因为爱情
以往国内的革命题材给大家最典型的印象,就是剧中的我党主角,无不是苦大仇深型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原因,一般也都是讲贫苦农民怎么受地主或者日寇欺压,然后奋起抗争,或者干脆就不讲为什么要革命,反正革命的就是好人,被革命的都是坏人。而且,这部戏是一部以军统为直接题材的戏。军统是个什么东西?以往的描述都称它是一个双手沾满了共产党和革命者鲜血的特务组织,所以,在其中的人基本上应该拥有以下元素:贪婪、好色、对劳苦大众有心理变态式的仇恨。
但是,在《潜伏》之中,我们看不到这样的二元对立,甚至还给这样的“对立”制造了一个略显反面的角色:姚晨扮演的王翠平。翠平倒是农民游击队出身,又接触过正规的革命斗争教育,但这些简单的好与坏、革命与反革命对立的教育被摆到地下工作这条战线上时,就显得非常滑稽。最典型的,就是刚到天津时,翠平本来是以妻子名义协助余则成搞底下工作的,可她说起话来大大咧咧,一看到共军代表就激动,没事就大声地说共产党好,动辄要拿着一个手雷去跟敌人同归于尽。而当时,有个特务就趴在他们家门口偷听着,连他们俩是否做爱都要听,搞得余每天晚上要晃床腿弄出声响来。翠平的“协助”工作,就是两次传递情报,而且还传丢了一次———在街上被打劫了。最后她暴露身份,也是因为她看到化妆成共产党员的特务被困,就特别激动地冲上去要救人家。
而在此之外,我们看到的军统天津站的工作人员,真的不能用普遍意义上的“坏人”来定义,甚至其中还有不少在现在看来属于勤奋刻苦、对业务无比忠诚的“好人”。
这方面最典型的,应该是两任行动队长马奎和李涯。尤其是李涯,这位在延安呆过的老军统简直是个劳模,剧中他最经典的一句话是:“为了孩子们有个更好的明天,我没休息过一天,睡觉都在办公室。”———放在以往,“反革命分子”绝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但他却是个兢兢业业、时刻以抓捕地下党为己任的“反派”。
当然,《潜伏》中处理得最巧妙也最理智的地方,自然还是主角余则成的信仰形成。余则成之所以由国民党的特务转而变成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国民党高官的作风不满。而在他调到天津之后,他的这些军统同僚虽然也不乏有志之士,但居高位者内斗不断,且多为私人利益,以此来解释他的转变和国民党的失败,同样有说服力。
但失望归失望,余则成的共产主义信仰形成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爱情。他爱上了一个女共产党员左蓝。而且,恰巧在他对国民党失望的同时,他的爱人离开了他,而他又发现,一直带着自己的上级老吕,也是一个共产党。因为爱情而引发的信仰好奇心,导致他到根据地去见李克农。而李克农更注重他个人安危的嘱咐,也让他感到了和军统不一样的关怀。秋季同志为保护他而咬舌自尽,左蓝的再次出现和牺牲,翠平的感情支持,让他最终完整了自己的信仰,加入到这些他佩服敬重和爱着的人中去。而在戏中,虽然交代说他家是河北农村,但这个背景,却根本没有让他成为共产主义战士的动机。
爱情:革命的感情可能是因为磕碰
与余则成的信仰相伴的,永远是他的爱情。他和左蓝的爱是刻骨铭心的,也是引他走进新信仰的钥匙———左蓝牺牲后,余则成怀念她的方式,就是一遍一遍地诵读她手抄的《为人民服务》。但并不能单纯地将这一行动解读为他决定继承左蓝的革命遗志,因为我们很难确定,他到底是在看这些文字的意义,还是只是在怀念着那一行行娟秀的字体和书写这些文字的人。
余则成与左蓝的爱情伴随着信仰始终,和生命始终。但他和翠平的爱,则更多的是同志友情发展来的,倒是应了戴笠的训示“组织即家庭,同志即兄弟”,一段共同的潜伏岁月应该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家庭留下坚固的基础,可惜的是,最后俩人并未能够成为眷属。
值得注意的是,翠平和余则成之间的爱情,在所有之前的谍战剧中,基本上属于罕见的类型。两个看起来根本不咬弦的人,不论出身还是认识相差得无比之大。但就是这样的差异,却成了很多观众追看的主线。因为这些“摩擦”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那么真实也那么自然。这段爱情故事,不是那种所谓为了共同信仰而结合的伟大爱情,更多的是建立在他们的很多类似噱头的磕磕绊绊当中,建立在遇到具体困难的时候彼此帮扶形成的无法离弃之中,有点像我们平常说的日久生情。
如今文艺界一个重要倾向,就是“主旋律”的故事化、小人物化,比如《金婚》、《双面胶》一类。简言之,就是主旋律也要讲人的七情六欲饮食男女。翠平刚出来时傻乎乎的啥也不懂,其实也很暗合现今流行的草根情结;余则成的黑边眼镜让他看着有知识分子的味道,但是也只是普普通通的小知识分子而已,这也使得他在潜入南京刺杀汉奸的时候,眼里不是我们以前见到的那种愤慨或者坚毅,而是略带慌张和茫然。
总之,如果要认真评价一下《潜伏》,我宁可相信这是一部爱和信仰的简史。片尾的歌词也点出了这个主题:“我的泪水是无底深海,对你的爱已无言,相信无尽的力量,那是真爱永在。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
经典台词
1。有没有无声的手枪?有。那无声机关枪呢?有,要不要给你来颗无声手雷?
2。如果你一枪打不死我,我又活过来了,咱俩还能做生意,只要价格公道。
3。姚晨:没见过配人,还没见过配牲口吗!
4。“你像林黛玉”“谁?”“林黛玉。”“在哪认识的野女人吧?”5。孙红雷:我必须喜欢你这样的,这是组织上的决定。
6。孙红雷:跟你商量个事儿,你以后能不能生个嘴巴小点儿的女儿?
7。把你那脑袋从脚后跟里拿出来再用一次吧。
8。你看看现在那些为官的人,嘴上都是主义,那心里全是生意。
收视指南
4月1日起,北京卫视、重庆卫视、黑龙江卫视、东方卫视每晚19:30左右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郑照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