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联庆
谍战片《潜伏》一少枪战打斗,二无飞车擒拿,全靠人物内心较量的文戏取胜,可称为近期惊险悬疑剧中的好看之作。剧中几个主要人物塑造得不错,余则成、王翠平、吴站长、李涯、左蓝、马奎、陆桥山及谢若林等正反面角色各有亮色,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但《潜伏》也有一些欠缺和失误之处,试举例如下。
开场情节仿美片
《潜伏》的首集颇吸引观众,但军统特务身份的余则成窃听中共地下党的秘密会议的这个桥段,明显模仿奥斯卡获奖外语片《窃听风暴》的片首,而窃听者最后被被窃听者所感化和策反,也和那部美国大片的情节完全雷同。
差错不少含硬伤
30集的《潜伏》中的差错与穿帮镜头不少,粗略统计达二三十处。如第8集中,中共谈判代表在谈到周恩来、邓颖超当年在南开大学创办革命组织觉悟社时,竟对左蓝说:“还记得参观创造社时我说的话吗?革命的爱情分外浪漫!”创造社是上世纪20年代郭沫若、成仿吾等在东京创办的文学社团,与天津的觉悟社差之万里!再如第4集中,穆连成对吴站长说:“民国35年,我有艘船沉在海上了,这上面可都是日本人的军火啊!我也算是抗日嘛……”民国35年,即1946年,此时日本已战败一年余,怎么会运输一大船日本军火呢?还有余则成与翠平在家中举办婚礼时,红布的大字中出现了多个简化字。这些差错令细心的观众愕然,也令整部电视剧减色。
旧瓶新酒戏路老
用收音机传递密码是老套路,前苏联电影《春天的十七个瞬间》、朝鲜电影《无名英雄》等影片都多次使用,《潜伏》中数场接收密码的戏在人物、译电文的拍摄场景上都无变化;而革命者扮演“假夫妻”的情节,也类似于老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沿用几十年前的老戏路并非不可以,但《潜伏》编导用得无出新之处,给人以手法欠丰富之感。
巧合太多感觉假
编戏虽有“无巧不成书”之说,但《潜伏》中的巧合太多,产生虚假感。如余则成与失散多年的旧情人晚秋竟成邻居,使他偷得谢若林的关键情报,躲过一劫;余则成最后再当卧底飞赴台湾时,竟在机场巧遇传闻中已被害的翠平,翠平此时是个看房子的家佣,怎会出现在机场的轿车中?余则成用鸡的鸣叫和动作,传递出天津潜伏特务的百人名单与一批金条藏匿处的重要情报,编造过分了。还有余则成利用敌人的窝里斗矛盾多次栽赃,手法俗套且不高明,最后排除异己的关键细节偶然性很大,雕琢痕迹太重。
三位女性有欠缺
谍战剧大多要有英雄人物和恋爱情节,《潜伏》也未能免俗。余则成周围的三个女人中,“女张飞”翠平显得夸张,编剧想让翠平起到“彩旦”制造笑料的作用,但不少戏真实性不足,且演员的台词功底也稍差。女革命工作者左蓝的角色相对单薄,性格变化少,美丽温柔的成分偏多。晚秋是个浪漫的女人,但浪漫程度过了头。晚秋在剧中的前半部分,对余则成投怀送抱,因缺少铺垫而显得突兀;为人妻后再见到旧情人时,语气眼神过于含情脉脉,给人“不正经”之感,不符合她读过大学的女诗人身份。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