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澄
国家大剧院首个歌剧节大幕已经拉开,11部中外歌剧38场演出,平均每部歌剧演出场次都在3场到4场,如此大的规模,在北京的历史上尚属首次。这就好比是过去逢年过节才有机会吃肉,而今天天有肉吃了。但是,天天吃肉就要学会吃得精吃得细,要吃出名堂吃出讲究来。
其实欣赏西洋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歌剧就跟咱们的戏迷差不多,就这6出西洋歌剧来讲,起码可以分个子午卯酉。想看意大利的戏有4部,其中一部威尔第的三部普契尼的,想看法国戏有比才的《卡门》,想听德奥歌剧有瓦格纳的 《荷兰人》。想看意大利原汁原味的有威尼斯凤凰剧院和帕尔玛圣卡洛院,想看新制作的有大剧院的《托斯卡》和《艺术家的生涯》。
就像京剧的戏迷一样,歌剧最最重要的就是“听角”。AB两组要比较着“听”,每个唱段和对手戏要掰开了揉碎了“品”。比如,上周结束的新制作《托斯卡》,你就可以拿着2001年意大利维罗纳歌剧院在保利剧院的版本作比较,更可以把男高音乔尔达尼和戴玉强、女高音乌沙科娃和张立平、男中音章亚伦和刘跃这AB两组的三个主角做个比较,如果细心的话,还会发现B组的张立平声乐实力和戏剧表现远胜A组的乌沙科娃,如果把张立平与乔尔达尼、章亚伦组成A组,将会是令人无憾的“梦幻组合”。
美食家是吃出来的,戏迷是听出来的,有了大剧院的歌剧节,相信北京的歌剧迷不仅会越来越多,还会“精”且“细”的“评”“品”歌剧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