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秦岚,还是源于电视银屏的“后琼瑶时代”的几个显眼的小角色。《还珠3》热播后,坊间的骂声还是不绝于耳的,剧中人物无一例外,原因只在于大多的剧迷还都是在参照着第一部以及第二部在说事,新面孔还是难免受到诟病的。但是,这些骂声当中,惟独秦岚所扮演的知画这个角色较为特殊一些。对她的骂,不同于别人的人物比较,而只在于其角色的“坏”,其声势已不亚于当年同样遭骂的“容嬷嬷”。
这样的骂声,我不觉得是过激,反倒觉得这是观众对秦岚的表演已经给予了相当程度上的认可。这个角色的坏,显然是服务于小燕子的情与恨,观众因爱小燕子而油生对知画的恨,那就证明秦岚已经获得了初步的成功,这个人物活了。而在另一部琼瑶剧《一帘幽梦》里,秦岚的表现则更有彩儿,与知画这个人物相似的是,绿萍这个角色一样有着因爱而生嫉恨的偏执倾向,也同样是让爱情塑成了自身的悲剧个性。这个角色,相对于知画来讲,更招人怜,观众们对这个角色讨论很热烈,势头已大大盖过本该属重头的紫菱,这一回合里,秦岚又获取成功,赢得了大众的认可。
所以,到了现如今的《南京,南京》时再以唐太太示人时,秦岚又有出色发挥我与身边的诸多评论者都丝毫没有感到意外。也许,她当真就如同媒体给她定义的一样,是个实实在在的“女一号杀手”。在《南京,南京》中,她的角色有着最强烈的生活淬砺与蜕变,她将一个小女人的命运与整个电影所要表述的主题紧密而无可割裂地绑缚到了一块,无限光辉。
《南京,南京》唐太太这个角色 ,与秦岚以往所表现的任何人物都不一样,表达的细节、演绎的层次、做到的功课、技巧上的破除都更多更多。也许,是导演被她那份执拗给感动了,对她的每一节出场与出画都很珍惜,没浪费一丝一毫的胶片,而她,同样也付出了一条要听十六遍开始与停的考验,禁受起了导演那严苛的折磨。
十六遍,这不是道门槛,而是一个连秦岚自己都未意识到的应考功课。在这个过程里,我相信她所学到的、体会的、感悟的比她之前的许多年里所经历过的都要丰富,几乎是在怀疑与自信之间将自己颠覆了无数次,把信心填满再推翻了无数次,令她开始具备了一个实力女星应该有的那种坚韧的性格。所以,唐太太才会这么入戏,才会被无数人认定为是“最出彩”,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我相信她已经做到了最出色。
也许,自出道以来,如《南京,南京》这样几乎能把她折磨到崩溃的考验就从未休止过,毕竟,她没有经受强势的专业训练,身上还有太多的东西都未经雕琢。所以,这样的考验与那样的磨练,就成了她的新课程,无论是十六条,还是更多,她都得仔细揣摩,认真的过。为了导演的一声OK,为了观众们的点头赞许,她要付出比科班演员们更多的努力与做准备,既要左右衡量、权衡,又要更加仔细的观察生活、捕捉生活。
其实,也正是秦岚对生活的大量捕捉,才造就了她与别的年轻女演员不一样的地方。她仍旧很璞,身上有着那种未经修饰的质感,而且还有着那种任你通过怎样的教育也都难以做得到的“实在”。也正是因此,她在《南京,南京》的第一个镜头,也就是那样怆然的一个回望,就打动了《生死朗读》的制片人。
《南京,南京》是秦岚演绎生涯的考验,无论是她一直所困惑的、迷茫的,一直都无法寻求到出口的疑点与难题,都会在这么一轮严肃到令人发疯的大氛围下被挥散。今后,当灯光一打起,机位落定,她势将更为从容淡定,做到更好,做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