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潇湘晨报:香港电影的“回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0日20:33  红网-潇湘晨报

  文/王路

  香港电影走到百年。激进的香港电影人又开始扔出“香港电影已死”的论调——现在真正意义上的香港电影已经少之又少。而金像奖前主席文隽说,香港电影不会死,只是“黎明来临前的黑夜”。

  这是个有趣的一年一度的情境话题,每当金像奖颁奖之际,关于香港电影的讨论就十分热烈。特别是当内地女星连夺影后的时候,有业内人士提出一个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几年后,有香港气质的电影会彻底消失?

  关于港片的黄金时代,脑海里立即跳出N多例子。鳞次栉比的街道录像厅外,只要小板子上粉笔歪歪扭扭地写着“香港劲爆黑道片”或者是直接打上“周润发钟楚红刘德华”的名字,观众趋之若鹜,老板盆满钵满等等诸如此类。可香港导演协会秘书长张志成说过:“到上世纪90年代武侠片高潮过去,香港电影开始变得迷茫。”

  当“香港特色”渐渐衰弱,内地市场的开放,中港合拍片走入了市场。2003年,中影集团合拍公司受理与香港合拍片60部,审查通过并上映的有26部,票房收入大约2亿元;2008年,内地市场的票房收入40多亿元,大部分都是华语片。回看香港本土市场的票房状况,年票房前5名,《长江七号》《叶问》《赤壁》《见龙卸甲》《保持通话》全都是合拍片,《画皮》内地票房收入超过2亿元,而香港本土票房只有大约1100万港元。

  一位香港导演算过一笔粗账,如今一部合拍片,在内地市场的收益是香港市场的3倍以上;而一部超过600万港元投资的港片就必须依靠内地市场支持。所以陈可辛搬家北上、唐季礼押宝内地;顽固派的大佬杜琪峰开始和内地深度合作……如果算上徐克、黄百鸣、吴思远等香港知名的电影导演或监制,更加可见这支“北上”队伍的庞大。

  无可否认的是,拥有巨大市场和资源的内地无疑为香港电影提供了最需要的土壤和营养。当然,为了适应内地市场,香港电影也需要进行自我调整。在这一磨合期,港片固然失去了一些自身的特点,但事实证明“以和为贵”:只要能在不同地域文化中寻找到契合点切入,“回归”后的香港电影将赢得更大的空间。

  别担心内地电影的“吞并”,例如《我不卖身,我卖子宫》刘美君、继承了香港五六十年代电影传统风格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不都是一抹抹已打上“香港制造”LOGO的亮色嘛。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香港电影金像奖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