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中国,观潮起潮落,闻风紧风和,还是要看农村气象,听农民脉跳。
肖风导演、程晓玲编剧的农村三部曲《清水的故事》、《海的故事》、《喊过岭的故事》,就是这种“农村写照”的电影作品,是农民心路的影像呈现。三部影片都取材于东北农村的现实生活。《清水的故事》讲述了年轻的母亲离开闭塞的山村到沿海地区去打工,给好吃懒做的丈夫和失去照料的孩子带来的生活变迁以及给中国农村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海的故事》展示了海边渔村一位耳疾姑娘执着追求爱情的心灵和过程,描绘出今日农村青年的心灵与情感嬗变;《喊过岭的故事》以一种农村风俗画的色彩和情调讲述了刚刚失去了丈夫的年轻“寡妇”与三个追求她的男人之间的故事。
这农村三部曲影片,是改革开放30年之后我国农村的即时写照。三部曲选择的地域都是东北地区过去很是封闭而现在再也封闭不住的偏僻农村——两个山村、一个渔村,使我们看到中国的这场改革开放之深之广遍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刺激到社会的神经末梢。同时,编剧程晓玲是一位女性,因此她更多地关注农村中的女性,从女性的视角、地位和感受来反映农村生活的变迁。地域和女性的选择本身就使影片具有了“底层色彩”和“弱势状况”的意味。
三部影片在描写和展现农村生活方面有了新的视点和叙事。这种视点和叙事除了作品的基本要素更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三部影片所展现的生活时空都是开放的,都有着现代生活与封闭生活的强烈对比和现实冲击,农业文明受到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冲击,真正受到了现代文明的洗礼。《清水的故事》表现的村里青年男女到发达地区去打工、城里孩子将钢琴搬到农村来;《海的故事》表现的大海那边的城市和渔村的电视机、不断扩大的码头;《喊过岭的故事》表现的开发商要来开矿、汽车、摩托车开进农家等。这种时空的设定并不仅仅是编剧技巧或文学的象征意味,而是生活本身的变化。这使得影片富有坚实的生活基础。三部影片都表现了现代文明元素对农村生活元素的添加和提升,从而揭示出在现代社会,农村的生活元素和文明元素短缺了,生产与生活的动力和支撑力严重弱化了,农村生活的空间过于狭小了,农民的心灵过于单调了。于是,新的适应、新的选择、新的生活和新的道路开始了。影片把握住了这一点,就把握住了农村变革的深层状态和历史逻辑。
二是三部紧紧追索农民的心路历程。影片没有停留在生活变迁的表层上,而是深深地嵌入到生活变迁、文明冲击下的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灵变化。
中国的农民在一种自然经济或半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劳作了几千年,辛苦了几千年,板结了几千年,也悠然了几千年,闲适了几千年,不管时世如何变迁,总是复归于对既定生活和观念的认同,这种生活和心灵的同化力,使得中国农村总处在涵养万民,和谐八方,折冲激流,普照阳光的主体地位上。农村的稳固造就了社会的稳定。今天,这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受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巨大冲击,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不可避免地荡涤而至。农民缺少生活的、生产的和精神的准备,就被裹挟进变革的大潮。农村开始处于被动地位,农民成为被动群体。中国农村发生了几千年来最深刻的变革,中国社会变革的车轮重重地碾过农民的脊梁和农民的心灵。在中国农村有着翻天覆地的巨变,有着丰衣足食的喜庆,也有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困惑和滴血泣泪的心灵创痛。这一切都激荡和积淀在农民的心灵上。
谁来捕捉和展现这种农民的心路历程?谁来用现代文明之光来照射和解析这种变革的人文价值和历史沉重?《清水的故事》、《海的故事》和《喊过岭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这种叙说正在发生的故事,展现了生活的细节和心灵的演化。因此,这三部影片对农村题材的把握进入了人文解析的新视阈,把握住了“人”。
《清水的故事》中在外打工的小三妈妈艰难地离开了农村,毅然选择了新的生活。《海的故事》聋子姑娘小鸥循着自己与小裁缝的爱怜,勇敢地跑向了自己的天地。《喊过岭的故事》中本来已经错嫁又死了丈夫的二芹从心底发出了:“我再也不听别人的安排了。我要自己安排自己”的呐喊。围绕着这些女性生活理念与性格的变迁,犹如拔起萝卜带起泥,家庭、亲情、伦理、习俗以及周围人们的生活都发生了重大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朝着新生活的方向,朝着现代文明的潮流,朝着人的心灵的觉醒。《清水的故事》小三的爸爸在丢了老婆以后改变了游手好闲、不问家务的恶习,终于自己动手操持生活了。《海的故事》中哥哥嫂子改变了对小鸥的态度。《喊过岭的故事》中悲伤的老爹砸碎了自己虔诚供奉的小庙,终于讲出了:“求啥也没用,这点道理咋用了一辈子才弄明白!”其实,要不是这个时代,恐怕三辈子也无法弄明白。
我们从三部影片中不仅看到了中国农村的进步、改造,新文明因素的注入,看到了新时代农民心灵的变迁与丰富,也看到了农村和农民为改革开放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是巨大而沉重的,看到了现代社会的负面效应对农村的侵害,对生活的侵袭,诸如水源遭到污染、林木遭到烂伐等等。因此,这三部电影强烈地提示人们:关注农村和农民就是关注中国社会的基础,就是关注中国社会变迁的品质。
肖风导演在这农村三部曲的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有着自觉而强烈的艺术追求,那就是真实地记录生活,真实地展现心灵,杜绝“表演”,不追“时尚”,崇尚生活,崇尚自然。摄影师出身的肖风在导演这三部影片时,回避了很多优美的、唯美的光线和色彩,追求影片中的人物、环境、思维、精神、心灵都是真实的。为此,影片全部用业余演员,连主演都从当地农民中挑选,把镜头对准生活,对准人的心灵,朴实无华,干净恬淡。
这农村三部曲影片以其独特的艺术成效给了我们新的有益启示:一是观察和解析农村题材要有现代时空,要归依到人的心灵演化。这就需要熟悉现代农村和今日农民,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二是要把握住艺术的方向,坚守“为生活的艺术”和“为人生的艺术”,坚守艺术的崇高品格。三是影像呈现到心灵,要让电影的“工业制造”制造出的是“心灵”,从而实现电影的“心灵制造”。
我们期待着肖风、程晓玲“生活变迁收入镜中,心灵演化展放幕前”的更多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