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羊城晚报:《南京》更多讲述日本人的救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14: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南京》更多讲述日本人的救赎
片中的中国人多以群体形象出现

  ●相较于以往的同题材影片,《南京!南京!》是一种进步。它把侵华日军还原成人,很多时候采用了一个日本士兵的视角来经历南京大屠杀。这表现出中国人已经有觉悟从更高、更开阔的视角来看待这场战争,而不仅仅着眼于民族情绪。(邵梓恒)

  ●首先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没有脸谱式的刻画,充满人性描写。遗憾的是中国人的正面人物表现太少,尤其是刘烨的角色没有立起来。导演陆川曾说主题之一是“表现中国人自救”,可惜我没有太多地感受到这一点。(陈明辉)

  ●相比起以往作品,《南京!南京!》降低了民族情绪,赋予了日军人性化的东西;但在对中国人的形象塑造上却明显跟不上对日军的拔高程度———过早牺牲的陆剑雄远不及有血有肉的角川,“小妹”的一段越剧小曲明显敌不过日军鼓点阵阵的跳丧舞,打着麻将的金陵女子更无法匹敌跳着“田乐能”的日本男人……(章琰)

  ●如果单纯作为一个了解这段惨痛历史的中国人,我在观影中始终摆脱不了压抑、愤怒的心情。但作为一个电影观众而言,我却很难投入到影片本身的情绪中。因为,该片缺少爱的细节。作为主角之一,陆剑雄死战到底并最终倒在血泊中,我却不知道这个人除了英雄那一面还有什么性格特征,难道他只是一个英勇的中国战士的符号?看完片后想来想去,只有小豆子和陆剑雄几次相视而笑的细节令我难忘。可惜,这样的细节太少、太短促了。(黄辰星)

  ●一部电影里,并不是“人多”就能“势众”,往往“一个”生动的人就能掩盖“一群”面目模糊的人。陆川实在是把角川这个日本人描写得太有血有肉,整条脉络和整个形象通过种种优美的细节自然铺陈。相反地,中国人这一边,则是以群体形象出现的。看完电影后,我跟大多数观众一样,最喜欢的角色也是角川,这种效果不知道是不是陆川愿意看到的。(吴慧玲)

  ●在残酷的战争中,温暖的亲情是陆川用力较多之处,角川等日本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唐先生一家的设置,让《南京!南京!》在黑白胶片中透出鲜活的色彩,尽管乱世中真实的亲情很辛酸,但这是通往震撼人心的捷径。希望《南京!南京!》能在日本公映,也希望这不是一种奢望。(童雯霞)

  ●陆川想表现的是中国人的面孔,但观众却更多地看到了日本人的救赎?我认为,这可能跟陆川在进行多线讲述时,没把握好讲述主体有关。角川之所以变成“喧宾夺主”的讲述人,是因为陆川将更多的笔墨深入了其内心:角川送给百合子一瓶带着“家乡味道”的清酒,角川看到慰安妇们死去后被板车拖走她们赤裸裸的身体,角川在山花烂漫的南京城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正是这些太过艺术的镜头,搞乱了观众对《南京!南京!》的判断。陆川想把《南京!南京!》拍成纪录片,但事实证明,他还是个艺术片导演。(李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