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有政治野心的残酷文艺片
一个是主旋律的好莱坞传记
72年前,日军血洗南京,30万中国冤魂在哀号。
72年来,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国产电影不下10部。今年4月底,《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在同一个档期讲述同一个历史事件,撞车。
无论是黑白萧杀的影像风格,国人誓死抵抗但完败的悲壮,或是用更人性的眼光重新诠释日本军人,正如王朔在《南京!南京!》看片会结束后对陆川说的:“表现日本人段落的世界观,足以征服世界。”
相比起有政治野心,并且极易形成话题的《南京!南京!》,《拉贝日记》显得中规中矩,它的国际化班底的确做到了一个人物传记片应该做到的,有逼真的战争场面,亦有可贵的人性关怀。但作为一名中国观众,看着有切肤之痛的南京大屠杀的主角,是一群忙前忙后的外国人,不知会作何感想。
故事
《拉贝日记》:全部主角皆是“国际友人”
《拉贝日记》取材自拉贝撰写的战时日记。曾经对纳粹主义深信不疑的拉贝,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一手组建起“国际安全区”,挽救了25万中国百姓的生命。而拉贝回德国后,经历了漫长的审核检查,晚年黯然病逝于柏林。
《南京!南京!》:黑白影像展现屠城史实
陆川作品《南京!南京!》采用黑白片方式,力求真实还原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在大量详细周密的历史考证的基础上,复原出72年前阴郁冰冷的死城南京。它以中国民众的抵抗意志和一位日本普通士兵的精神挣扎为主线,通过不愿意投降的国民党精锐部队的军人(刘烨)、位于金陵女子学院“安全区”中的拉贝的秘书唐先生(范伟)和女教师姜淑云(高圆圆)、沦陷区的妓女(江一燕)等人的故事,提供出一个与以往的历史叙述完全不同的南京大屠杀。
视角/立场
《拉贝日记》:视角国际化,难免高大全
谷峪(影评人):在拍《拉贝日记》以前,导演就定下了调子——不想给中日的意识形态做宣传工具,所以《拉贝》里面没有太多政治因素。可以说,它的视角是一个更国际化的视角,是一个外国人在反思发生在中国的这场屠杀。
顾小白(影评人):《拉贝》的拍摄手法有些老套,其实拉贝要是拍好了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他本身有纳粹背景,完全可以达到《辛德勒的名单》的高度。斯皮尔伯格本身就是个犹太人,有切肤之痛,但这个影片的导演和中国的南京大屠杀,还是隔着一层。他在拍片之前,都不知道有大屠杀这回事。所以,拉贝的人物塑造,有点像白求恩大夫。各种矛盾也不是那么突出。
《南京!南京!》:大胆还原侵略者潜在的人性
谷峪:《南京》是用一个日本军人角川的看法贯穿全片,其中穿插了四五个中国人的故事。陆川自己也说过,拍这个片子,第一,要给中国人翻案,中国人不是像动物一样任人屠杀;第二,给日本兵翻案,主要就是通过角川这个形象体现了侵略者队伍里还潜在的人性。(角川,日本军人,在南京城作为占领者并体验了“人性代价”后,把两名中国幸存者送出了南京城,举枪自杀。)所以说,影片的政治野心还是很明显的。
顾小白:整个片子很写实,视角非常客观,无论是战争场面还是人物群戏。而且日本人的戏很多,以往的电影一拍日本兵,塑造的全不是人,但这次陆川也给他们还原成了“人”。包括对整个日本军队的群体描述,他们顽强的精神气场、作为军人的气节,还有强大的征服欲望……这些表现很大胆,也很有警示性。
战争场面
《拉贝日记》:百人斩竞赛
影片此前在柏林电影节首映时获得西方媒体盛赞,称其“感人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景象,以其动人心魄的叙事手法和视听语言,给观众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象”。而在表现战争的残酷上,《拉贝》里有一场百人斩的戏,虽没有手起刀落的细节,但是一排排人头堆成一片,压抑的气氛足够让人不寒而栗。
《南京!南京!》:纪录片式的残酷
陆川曾表示,真正的屠杀是机械化的、冷酷无情的。片中的刀刺、活埋戏份都是根据相关历史图片和真实影像完全复制的。镜头交替出现扫射、爆炸、活埋3种屠杀方式。成千俘虏在江边并排被扫射致死,而砍头的场景虽然在成片中被剪掉,但倒悬的头颅以及日军把小孩从窗口扔下等细节,也挑战着观众的观看极限。
人物“拉贝”
《拉贝日记》:中国人的救世主
在本片中,拉贝不仅是国际友人,更是中国人的救世主。他创建了“安全区”保护难民,大到和日本人谈判小到为难民买粮,拉贝成功地从一名纳粹党人“进化”成为了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朋友,以至于拉贝要回国时,影片中的女学生为他夹道送行。
《南京!南京!》:国际援助不重要
相对于《拉贝日记》里“高大全”的国际友人形象,《南京》中的“拉贝们”确实显得不那么重要。而对于拉贝这个人物,本片着墨不多,拉贝回国时,甚至下跪忏悔罪行。
综合评定
《拉贝日记》:不失不过的好莱坞传记片
谷峪:70分。抛开题材不说,可以把《拉贝》当成一个好莱坞大片去看。有国际一流的导演,还有一线演员,整体阵容比较强大。而且,虽然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片很多,但是这是第一部由外国人导演的电影。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国际上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
顾小白:60分。《拉贝》是一个四平八稳的人物传记片,影片本身来说,属于中等之作。但它有境外投资,国际影响力上会高于《南京》。所以它最大的意义,是在国际上将南京大屠杀作为一个历史常识普及,毕竟很多外国人根本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这回事。
《南京!南京!》:起码陆川在思考
谷峪:80分。导演的野心体现在了更抽象的层面上,中方演员整体不错,但故事的整体叙事比较凌乱,故事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范伟演的人物前后转变太大。我觉得,本片最大的成功是影像风格的震撼。所以《南京》的成功,更多的是摄影师曹郁的成功。
总的来说,我认为,如果说《拉贝日记》是个好莱坞大片,那《南京!南京》更像个文艺片。
顾小白:85分。这个影片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意识上,对中国电影和中国观众都有很大意义。以前表现南京大屠杀时,镜头里都是些国人的哭喊和痛苦,都是在控诉。中国为什么失败?日本人为什么疯狂?陆川在影片里作了思考,也试图给出答案。
而且很多段落到今天也可以警醒国人,比如刚攻下南京,几个日本兵冲进教堂,里面有好几百人,完全可以把那几个日本兵收拾了,但他们一下子被吓傻了,等日本兵跑出去后叫了大部队,把整个教堂里的人全抓走了。采写/王子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