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京!南京!》首映的影院里出来,商业街上依然人声鼎沸,人潮如水。父母们大声叮嘱小孩们跑慢些,脸上却带着暖暖的笑容;情侣们正在讨论晚饭去吃什么,商铺里的小贩们和往常一样,大声地叫卖着自己的物品。我默默地点上一支烟,身旁的老婆关切地问:“怎么又抽烟啦?”“这不是为我点的。”我小声地说。
我喜欢的波兰画家兹德齐斯洛·贝克辛斯基(ZdzislawBeksinski)一生只画地狱般颓废和恐怖的景象,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几十年前那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战争。战争的巨大扭力,可以让普通人变成恶魔,这在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上得到了见证。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比如我们,很难想象人类怎么会对自己的同类做出如此的暴行。《南京!南京!》里,导演用他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他的理解。
刚刚进入南京城的日本士兵们除了兴奋之外,还有一丝胆怯和紧张,他们在看到一整座教堂的老弱平民举起双手投降时,都被吓得用颤音去找援兵。但之后对中国士兵的屠杀,逐渐泯灭了他们的人性。有一个十分震撼的镜头:日本士官慢步登上高处,俯视着刚刚用机枪批量屠杀掉的中国士兵尸海,看到了那种地狱般的场景后,日本士兵们也就逐渐变得不再是人类了。
陆川的黑白片影像十分凌厉,影片初期诸多中国人的面部群像特写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而纪实电影般的手持拍摄也让这种凌厉的画面感变得更加强烈。毫无疑问这样的处理会让片子的情绪更加极致,那场慰安妇们在教堂里举手的场景的影像,一只只柔弱的手缓缓举起,仿佛油画般的画面,充满了悲悯的气氛,很多观众在这个场景流泪了。
我个人非常喜欢片头那场中国士兵的抵抗战,真实巷战的紧张感,完全被这场手持式拍摄的段落体现了出来,看得出来导演对以往战争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处理方式的借鉴。这个段落里的镜头仿佛是一个跟随在士兵旁边的眼睛,要拍出这样的感觉,对场面的调度难度极大。而片中很多张力实足的静场处理(比如唐先生的枪决场景,日军占领南京的庆典游行场景),让人感觉是能拍出这些镜头的导演只能是黑泽明附身了。这也让我们对陆川导演今后的作品更有信心。
日军士官角川的视角,让影片多了一份国际化的视角,也让南京题材的影片,多了一份除了以往影片都有的控诉情绪之外,一份悲悯的大气。通过对日军长官、日本慰安妇百合子、德国人拉贝先生甚至是那两个骑自行车闲逛的日军士兵的白描,让这部影片的角度更加全面,也比以往的南京题材影片显得更有深度。
角川在片尾时说,活着比死更艰难,对于看到了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的他来说,的确是这样。但唐先生在死时笑着说,我的太太又怀孕了。是啊,骨血可以延续,精神能够传承。哪怕是在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候,人性的光辉也还能够闪烁着虽然很暗淡,但却不会熄灭的光。我仍然相信,哪怕就算是像1938年的南京那样的死城,一样也有一些地方,鲜艳的花朵会开放,因为有希望,永远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狗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