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彧
纪念李文华老师的网络博文中,一位网友这样写道:“……一个时代人物的离去不要只是带给我们悲伤,(而是)回顾他们的作品,体味人生,感悟生活。”诚然,李文华的去世给了大家一个回忆或者说怀旧的契机。他一直定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凸现出相声辉煌的背影。尽管不久前,他曾“圆梦”拜师马三立,媒体大肆铺陈,但那说白了,只是一场秀,为老人,为渐行渐远的相声而办,与观众无关。
赵世忠,马季,侯耀文……这些传统相声名家每一次的离去,都让人不由得为相声的未来捏一把汗,每一次的送别,都像是给相声的一首挽歌。不知道2009年小沈阳的红遍大江南北是否刺激到了相声艺人,是否刺激到了郭德纲?每年春晚给相声的机会不薄,可相声仿佛是扶不起的阿斗,永远是蔫蔫的打不起精神。以我纯属业余的眼光看,小沈阳的某些个人表演节目,除了化妆,形式上颇有点像单口相声了,小沈阳那点说学逗唱的本事,对于任何一位相声艺人来说,似乎也并不在话下啊!可是为何相声界出不来小沈阳?难道就是因为他们背后没有一个“成功的男人”——赵本山?
相声大概是艺术门类中最讲究传统规矩的样式了,因此李文华老师81岁了还要拜师,正式列入马三立大师之门墙。对“规矩”的尊重本身是一种美德。日本电影《入殓师》之所以打动人心,能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其精髓即在于通过对“仪式”的一丝不苟,传达对逝者、对生命的尊重。据说“二人转”的规矩也很重,赵本山收徒时“跪拜礼”曾惹来了一片质疑声,小沈阳在春晚后台曾跪着向赵本山拜年。规矩本身并没有错,只是相声界的规矩有点“大”,否则郭德纲怎么总像是十年前电影界的冯小刚似的,明明票房口碑都很强势(张艺谋没“下海”拍商业片前,有那么几年国产片那点票房就靠冯小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