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晚报:《四世同堂》是营养过剩的典型败笔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15:20  北京晚报
北京晚报:《四世同堂》是营养过剩的典型败笔
新版《四世同堂》剧照

  新版《四世同堂》电视剧刚开播时,导演曾经说过不要太急于下结论,而从播出到现在,新《四世同堂》剧组也一直在为自己辩护。这种维护作品的自我保卫战也是新《四世同堂》最大最多的新闻,但观众媒体仍然没有认同。

  新版创作者首先认为新旧作品不能比,之后,又认为旧作品忠于原著。而新作品才是真正的电视剧,换句话说就是旧版更像是话剧。

  但是,观众似乎更钟情于旧版,在新浪网的调查中,旧版的认同度全面压倒性地战胜了新版。比如,认同骆玉笙演唱旧版主题曲的为61.8%,认同于魁智演唱的为9.9%;认同郑邦玉饰演祁瑞宣的为57.6%,认同黄磊的为29.1%;认同李维康饰演的韵梅的观众为61.1%,认同蒋勤勤的为31.5%;认同周治国饰演冠晓荷的观众为59.5%,认同赵宝刚的为27.7%;认同李婉芬饰演的大赤包的观众为72%,认同元秋的为18.3%;认同邵华饰演的祁老太爷的观众为58%,认同曾静的为26.3%;认同赵宝刚饰演的祁瑞丰的观众为61.5%,认同陈昊的为25.8%。网络参与调查的观众按说要年轻一些,而新版《四世同堂》也是以年轻观众为主要观众群,或者他们最想争取的就是年轻的观众群,但年轻观众似乎并不买账。

  主演黄磊说,旧版《四世同堂》是物质匮乏时代的经典,但他只说对了一半。的确,旧版是在制作上不太理想,在当年也没有获得全国最大的电视剧奖。但是,旧版是物质匮乏的经典。那么,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为什么反而出不了新的经典了呢?

  事实上,在旧作新拍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新创作者们处于一种营养过剩的丰富时代。于是,他们只会用更大的制作成本,更大的明星阵容,加入更多无聊的新剧情,对人物、历史进行小儿科一样幼稚的新解释,而且还美其名曰“时代性”、“突破性”。在新版《四世同堂》中,创作者很得意地认为,他们拍了一些旧版没有的大场面戏,而原作只是写小羊圈人们听说的一些事,比如,刺杀特使等等。事实上,这是一种典型的营养过剩。原作中,人物大多生活在小羊圈胡同之内,他们的生活原本就是简单封闭的,这样的状态更符合环境。而新版则大场面,大排场越多越好,满足了视觉,但在精神气质上却有不少牺牲。此外,黄磊、蒋勤勤在精美的化妆与更好的灯光之下,一点当时的艰辛与苦难感也表现不出来,还自认为自己演得很不错。而冠晓荷、祁瑞丰的演员更是将反面人物处理成了白痴人物,漫画人物。

  《四世同堂》本身就是一碗老北京炸酱面,但新版创作者却加入了培根、鲍鱼、鱼翅、奶酪、沙拉酱、辣椒油,最后,成了一碗无法入口的高级豪华大杂烩。这是一些翻拍电视剧的通病,只是新版《四世同堂》创作者们更自恋,更极力维护自己的这些“新意”。甚至认为,对新版的不认同是“媒体跟风”与“文化不包容”。他们一方面用一些经典翻拍作品为自己辩护,另一方面将自己视为不被认同的受迫害者。

  但是,他们似乎忘了一件事,并不是一切改编、翻拍都不被认同,同时并不是一切改编、翻拍的作品都会成功。新版《四世同堂》营养过剩,但恰恰没有旧作的精气神。对于别人的批评,新版《四世同堂》的创作者似乎应该想想:这次对《四世同堂》的重拍,是不是属于翻拍剧中的失败之作?为什么物质丰富时代的作品与24年前的作品相比,评价会差那么多?是大众媒体真的没看出好,还是自己的新版真的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

  本报记者 戴方 D073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 《四世同堂》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