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回望戛纳电影节的“中国印”

  关键词:华语电影

  五月的法国小镇戛纳,晴朗的天气略带点儿微风,这个著名的国际电影节今年迎来了62岁生日,华语电影的豪华阵容令人瞩目。李安、杜琪峰、蔡明亮、娄烨4位华裔导演齐齐入围主竞赛单元,舒淇出任评委,章子怡前来卖片。“中国电影的春天来了。”台湾著名导演侯孝贤在威尼斯影节上的一句话,用在这里更合适。

  回眸眺望,中国电影人最早与戛纳结缘在1959年,由台湾话剧界元老田琛拍摄的《荡发与圣女》,是第一部正式参加金棕榈奖角逐的中国片。1979年,谢铁骊带着16年前拍摄的《早春二月》亮相戛纳。尔后,属于中国电影的戛纳时代才真正开始:1993年,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一举夺得金棕榈大奖;1994年,葛优凭借《活着》获得最佳男主角奖;2000年,香港明星梁朝伟凭借《花样年华》中的表演,成为第二个获封戛纳影帝的中国演员;张曼玉2004年凭借《清洁》成为戛纳至今唯一的华人影后。四部电影、四个名字,不仅让中国电影集齐了金棕榈大奖、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这三个最具分量的奖项,更让戛纳从此打下深深的中国印记。

  2009年5月16日晚,“中国之夜——香港电影百年”在戛纳隆重登场,华人明星集体亮相。露脸也好,卖片也罢,以上种种迹象无不佐证:中国电影正全力融入国际市场。不过,华语电影在本届戛纳,能否收获一个大奖?从目前的舆评来看,的确不容乐观。但,不管怎样,“中国印”已牢牢刻在戛纳的海滩上。郑钰飞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