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代周报:在戛纳纪念香港电影百年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2日13:26  时代周报

  曾经见证香港百年电影历史上多次荣光的戛纳,将要迎来的是怎样的香港形象?遍访梁朝伟杜琪峰任达华以及香港电影局领导等香港顶尖电影人后,发现 “香港电影”早已收缩演变成模糊的生产地概念,即使坚持在拍摄传统港产片第一线的任达华也认为:“‘香港电影’这个提法过于地区化,其实都是中国人的电影,‘香港电影百年’其实是‘中国电影百年’。”

  时代周报记者 陈炯 发自法国戛纳

  巴黎时间5月16日,国际村132号,在戛纳电影宫旁紧挨着海滩的白色帐篷里,香港电影馆前又一次人头攒动。这一回,是“香港电影百年庆典”。

  香港电影无疑值得推广:从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在戛纳夺得最高技术奖开始,香港电影一次又一次得到这个世界最顶级电影节的关注,上世纪90年代末的王家卫、21世纪的杜琪峰,尤其是今年,舒淇担任评委,杜琪峰二度入围竞赛单元,香港电影风光无限;香港电影又有什么拿来推广?纯港产电影数量持续低迷,演员和幕后人才严重断档,得了金像奖的许鞍华说再拍几年就退休,得了金棕榈的王家卫干脆跑到内地和赵本山拍小品……尔冬升说:“本来以为香港电影可以存在五年,看完陈嘉上和内地合拍的《画皮》,香港电影只能再活三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见证香港百年电影历史上多次荣光的戛纳,将要迎来的是怎样的香港形象?遍访梁朝伟、杜琪峰、任达华以及香港电影局领导等香港顶尖电影人后,发现 “香港电影”早已收缩演变成模糊的生产地概念,即使坚持在拍摄传统港产片第一线的任达华也认为:“‘香港电影’这个提法过于地区化,其实都是中国人的电影,‘香港电影百年’其实是‘中国电影百年’。”

  在低潮里徘徊

  48家电影院,192张银幕,2.6亿本土电影票房,电影和娱乐服务业产生5900人的就业机会,这是香港电影局在戛纳给媒体们的官方数据。没有立场的数据需要在对比中发现意义,比如其本土电影票房仅比2007年多一些,仍在十多年的低潮里徘徊。而在香港电影成绩一栏里,我们看到的是“过去十年”这样的定语,影人代表是那几个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的名字,奖项获得中连洛杉矶的“金牛特技奖”也算在内。

  或许值得骄傲的是在金融危机最惨淡的时候,香港电影小小地增长了一下,香港电影发展局主席苏泽光觉得“在经济危机中没有减弱反而增加,可能是因为在经济困难时,人们反而希望在电影院里享受一下”。香港商务和经济发展局局长刘吴惠兰女士强调一系列措施的有力促成逆市增长,“比如成立电影发展基金,对现在有计划拍电影的人,是过亿财政来源;比如在CEPA支持下与内地电影合拍的发展,在内地放映时没有配额的限制。”

  香港电影大举进军内地

  刘吴惠兰提到的CEPA,全称是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其中为香港和内地的合拍电影提供便利,直接促成了在此前后香港导演、演员大举进军内地。王晶徐克马楚成、陈嘉上等先后来内地拍电影,陈可辛在今年与内地的黄健中、于冬成立“人人电影”,正式把创作中心转移到内地。身为“香港影视娱乐大使”梁朝伟直言不讳:“香港电影的发展一定要与内地合作,与其他地区合作,开阔更大的市场,有市场才可以做更多的电影,否则一定没有出路。”

  在梁朝伟的理解里,香港电影最大特点是非常灵活:“香港电影行业适应能力强,可以操作很多的资源,效率很高,而且创作上多元化。”与内地的交流也不是单向而是双向的:“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大陆可以学到香港怎么灵活,以及如何放更多娱乐的因素;我们选择学会把艺术上的能力加强,同时输出更多资源和人才。”对作为演员的他来说,合拍片更大的意义在于解决了香港电影人才断层的问题:“之前香港电影有一阵非常严重困难的时期,就是在人才上和我们这一代有一个断层,我们国内有很多很好的演员、幕后工作者,这样对我们也有很大帮助,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与内地的合作会不会使得“香港电影”品牌消失?梁朝伟觉得不会,而起到保护作用的竟然是电影审查制度:“大陆是我们香港电影很重要的市场,但不是唯一的市场。有一些题材因为大陆的审查制度没法拍摄,香港导演如果还想拍这个,可以在其他市场做,而且香港本土也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拍。”

  香港电影最核心的是价值观

  仔细观察,会发现新闻发布会上从领导到形象大使,所阐述的“香港电影”多是地区、经济、行业概念,而不是人们概念里更多体现香港独特文化的“港产片”,所谓“港味”的概念已经被稀释成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核算的票房、投资、产量等问题,只有任达华,这个坚持在拍摄香港本土电影第一线的老戏骨说:“所谓香港的‘港味’电影最核心的是价值观,是香港人的价值观,像《天水围的日与夜》,不然我们就没有特色了。”

  在随后的“香港之夜”活动上,第二天就将携《复仇》出现的杜琪峰或许喝多了几杯香槟,很不留情面地对梁朝伟“不合拍就没出路”的观点进行批评:“谁说不合作就一定死?我不这么认为。梁朝伟又不是导演,他不过就是个演员,从来没有演员决定了电影,是创意决定电影,电影除了有商业上的意义,更重要的,它是个创意工业。”所以真正决定香港电影生死的是电影创新能力:“创意衰落才是最根本原因,所以一定要把我们的创意推向前。”

  “我生在香港,住在香港,我对香港很了解很有感情,所以你让我演什么我像什么。”自言很喜欢港产片的任达华即使想到要去四川拍片也是因为“四川有很多东西很像香港上世纪60年代”。有趣的是,当“港味”代表任达华来总结被戛纳选中的各个时代香港电影的特色时,他抛出的只有三个字—“中国人”:“从以前到现在,外国人的世界很喜欢中国人的电影,最重要就是中国人会很努力地用心去拍每一个电影,以前有时候跑得慢一些,但现在开始跑得很快了,因为大陆逐渐有很多电影导演出现。所以香港百年,其实不只是香港的百年,是中国电影的百年,“香港电影”这个说法很地区化,准确地说,应该是中国人的电影。”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李安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