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范小天:我与叶匡政不得不说的问题(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2日22:11  新浪娱乐
范小天:我与叶匡政不得不说的问题(附图)

范小天

  网上看到叶匡政的文章,真的很令我震惊,由衷感到他的目光敏锐,才思敏捷,见解独到而深刻! 我知道,匡政是个诗人,所以我对他的文采是分外“垂涎”。前几日还与诗人子川和陶文瑜开玩笑说:不知道为什么,我一辈子都写不了一句诗。呵呵!我是真觉得自己没有做诗人的天赋,心中自然对诗人多了一份崇敬。

  关于《热爱》,其实我在我的博文和记者采访稿中都提到当初拍摄《热爱》也是看到了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开国大镇反》这本书,从这本书上了解到刚解放时,一些地方的特务和土匪并没有完全消灭干净,确实有很多特务土匪进行暗杀行动,有些地方甚至都有冲击区政府等行为,也杀害了很多解放军,其中不乏一些职位较高的干部。大家熟悉的《林海雪原》这部小说在一开始就花了比较大的篇幅讲述土匪花蝴蝶等人的恶行,土匪就杀害了少剑波的姐姐带队的一个工作组所有人员,少剑波的姐姐也是我党的一位政治干部。当然我们这部戏绝对不是要介入政治是非,关注《开过大镇反》这本书是也是缘于长期以来对中国文化的关注,我也想从文化的角度和大家探讨一些东西。

  和很多作家朋友,像苏童、余华、毕飞宇、叶兆言他们,在一起时谈论中国的文化现象时,我就觉得中国的文化有勤劳、勇敢、坚韧、好学等等很多很多可以用溢美之词来赞扬的方面,但事实上每种文化都会有其另一面,中国文化也不例外。我认为中国文化还是有问题的,所有问题不能只责怪政权,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把责任都推在皇帝头上,我也不能苟同,我认为问题是发生在文化上。比如明代的东林党和阉党的斗争,双方为了各自利益,争斗不休,各自都出了阴招,直到崇祯帝上台了才平息了大范围的斗争。再比如当武周被推翻以后,李氏王朝为了自己的颜面,自然会在所有史书中留下大量“历史根据”说武则天那么多儿子、女儿都是她杀的,我至今都不相信这些言论,因为历史是胜利者写的,即使是当世之人有时都不可能完全明白事情的真相,更何况后世之人呢?因为某句话的理解,传递有误,造成巨大的历史损失这样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问题我在我的一篇博文《范小天思过崖之二——杨震,刀和糖,还有小初》中也提到过)。这几天凤凰卫视在播60年前的淮海战役,黄百韬因为不相信邱清泉会增援自己,而邱清泉硬是每天以牺牲一千人的损失去增援,有人认为战役输在这里(其实胜负不可能是单一问题)。这也是我想探讨的中国文化中沟通理解的这个话题。明末爱国大将袁崇焕在边关镇守,京城里的官因为好心或者“好心”猜疑他。妒忌他,在崇祯面前说这说那,崇祯帝和袁崇焕之间的沟通工作有了问题,最后袁崇焕被凌迟,北京的市民还争相买他的一块肉。

  有时我就在想,那些谋划着诋毁袁崇焕的人在袁崇焕死后,明代灭亡后,他们的心理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我以为,从先秦的合纵连横开始,在非常优秀的中国文化中就加入了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因素,甚至与自己的一己之利毫无关系,无缘无故地陷害一个人或者讨厌一个人。我也在这个“文化”中浸泡,免不了有病!就像很多年以前,我在北师大上学,张铮、黄健中拍摄《小花》之后,我们宿舍就有两派,一派是挺刘晓庆的,一派就是挺陈冲的,我就是挺陈冲那一派的。我对当时很多人攻击刘晓庆如何如何不好、刘晓庆和影迷发生纠纷等现象上完全站在刘晓庆的反面来看待问题,直到有一天我看完了陈国军写的《我与刘晓庆不得不说的故事》后,观念上改变了。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是“骂”刘的,但我从书中看出陈国军对刘晓庆的爱,也看出刘晓庆自身的努力、奋斗与热爱以及她成名的艰辛和困苦(当然,她也有错,人即使是圣贤也会有错)。在我看完这本书以后,我非常内疚。我就想,如果我是刘晓庆,我被很多人围观得已经大大影响我个人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时候,我也会和别人起纠纷的,当然不同年龄阶段我的反映是不同的,年轻时候的我可能会打架,中年的我会愤怒,现在的我可能会溜走。呵呵!

  在《热爱》中我塑造刘世昌这样的人,在《风月·恶之花》中查家父子身上已经有影子了,他们就是“八荣八耻”中那个“八耻”的代表,其中査良钟,很多人评论就说不知道世间还有这样的坏人,扮演査老爷的韩振华也说自己的角色是在太坏了。在我的观念中,一部好的作家电视剧,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在作品中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向世人展示如何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怎样才能做到推动中国文化前进。其实刘世昌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当中是真实存在的。作为电视剧中的人物,我们必须给他安排一个特务的身份。我真心真意地泣血、泣血、泣血地希望看电视剧的人还有看这篇文章的人,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爱,少一点比。谈到这个比,也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在中国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就知道要比一比,看谁的小红花多,看谁的100分多,当然这是促进小朋友努力的一个手法,但中国文化的集体意识很容易让比的度超过了,这样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理产生一种憎恨。这种童年时的憎恨,可能会影响一辈子。就像一些女孩子到了初中之后成绩下降了,一直很关心她的老师会说:你怎么回事,脑子用到哪里去了,你看某某女生就很好诸如此类的话。这就使女孩之间引发憎恨,有时这种憎恨就会扩大化,这些例子在很多视频中都出现过,比如因为种种原因众多女孩子逼迫另一个女孩当众脱衣服等,发生得太多了。

  我不是说反对比,我们可以有比的文化,激进的创造文化,我们也可以有休闲的文化,就像我去欧洲时,看到许多欧洲人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是截然不同的,态度很休闲。我们不要求自己家的牛就一定要比邻居家多,光荣心是好的,走过头了有时也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有些人适合休闲文化,我想真的没有必要让他们也浸淫在比的文化中了。

  求求大家了,多一点爱,少一点恨!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