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娱乐观察员王路
戛纳明媚的阳光下,其实人人都有自己与纯电影不那么有关的小九九。贵为评委的舒淇老师与欧美的“洋娃娃”争相斗艳,红地毯上惊起一片;章子怡自始至终让人记得的是“非常完美”,忘记的是她短片评审的身份;“成才”同学更是夜夜开博,大呼美酒美女美哉,成了戛纳的“许三多”,赚足眼球。一年一度的那个浪漫海滩上,“华语军团”日益壮大,今年春风沉醉的我们明显在为戛纳的人气加分。
俱往矣,太多的导演和演员在这里搭上了“名利快车”,所以并不难解释本届戛纳来自中国的报名者增加了五成,也怪不得如此众多的华语媒体前去捧场,我们甚至快把这里当作一个总有收获的主场。主竞赛单元4位华人导演破天荒的入围,这个法国的小镇似乎做足了面子上的事。
不过结果是,我们甚至都没有接近惊喜。四位有头有脸的人物,不约而同地拍着跟华语电影圈无甚关系的电影。倒是让媒体味蕾倍感惊喜的是李安、蔡明亮的“断背啃”,这似乎也吹起了今年参影华语作品明显偏食的“四分之三”的“断背风”。
《东宫西宫》、《蓝宇》、《霸王别姬》、《春光乍泄》……华语电影圈的这些部影片不仅达到了中国艺术电影的一个高度,从社会学的角度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然而,从《断背山》光耀奥斯卡后,同性电影从过去的禁忌话题,到现在的一窝蜂追拍,“剑走偏锋”变成了“主流取向”,艺术追求中究竟渗透着多少功利色彩?一位路透社的专职电影记者,对蔡明亮的《脸》甚至直言,“我不明白他究竟想讲述什么”。而一个史无前例的马修·阿马立克与李康生10分钟的情色长镜头,即使是对同性恋接受程度更高的外国观众,也为片中大胆直白的同性性行为镜头而感到尴尬。“站不住脚的诗意”——多少能说明这是艺术的问题还是功利的问题,是忠于艺术还是名利的幌子。
诸多华人身影却恰恰缺少了中国元素,是此次华语军团进军大洋彼岸后让人无法理解的疑团。稍微让人略感平衡的是,据说“四大天王”都是借外国人的钱玩外国人的鸟。或许本届戛纳,本来就不关中国观众的“鸟事”,黑色幽默的是,这次向海外市场兴奋地迎合上去,那些西方的观众眼里也觉得淡出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