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铁人》向普通观众靠拢的主旋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7日02:26  新京报

  【新作热评·电影《铁人》

  尹力的主旋律作品总是比想象中要来得好看些,是努力向普通观众靠拢的主旋律,讲故事、说人物、有画面,这次的《铁人》也是如此。而且采取了过去和现代两线交叉叙事的结构,使得故事更立体,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也更紧密,不然只是上世纪的一个英雄人物,让今天的观众感同身受恐怕是非常困难的。

  黑白时代的“铁人”影像是具有传说性质的,像时光的一段胶片矗立在过去,不容改变。“人体搅拌机”这种流传下来的事迹没有戏说的余地,导演能做的是用电影语言尽可能地将故事说得好看,将时代氛围表现出来。

  那个时代人们的信仰和精神,它为何存在,“铁人”为什么成为铁人,“铁人”为什么出现,这并不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中所能探讨的主题。只能说白雪茫茫的大地上发生过的事情,用影像表现出来时,你仍然会惊讶人的力量,人的渺小和伟大形成一种矛盾,在历史的故事里同时出现。你即使已经不能认同那些不问原由牺牲自我的行为,但你仍然会为人具有那样一种单纯的狂热信仰而感到震惊。

  历史里的人物极尽单纯,现代的主人公则充满了迷茫。沙漠综合征、父辈扑朔迷离的经历、价值观的迷惘,刘烨扮演的思成是一位在今天仍然想成为“铁人”的石油子弟,但是这个时代已经不是铁人的时代了。这个人物成为《铁人》里非常有趣的一环,它微妙地透露了一些讯息,表达了价值观的变迁。

  黄渤扮演的人物坦然接受了价值观的变化,所以他活得很轻松、自在,没有理想,也就无所谓失落。而思成在坚持自我的痛苦中,又因为得不到外界的认同而倍感失落。人不可能独立于时代,就像他的父亲成了“铁人”时代的逃兵,要一直饱受屈辱的内心自责一样,他在一个已经不会产生铁人的时代里,非要成为一个“铁人”,这也是一种难言的痛苦。

  纯从电影语言的角度,“铁人”的黑白时代更紧凑,没有太多闲言碎语,井喷段落十分紧张出彩。彩色的现代段落因为加入了很多内心独白而显得有些“软”,人物的心理转变和他的价值取向最终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答案。不过两段之间的跨越、衔接,导演显示出了娴熟的技术功底,几十年前父亲逃离的车站变成刘烨站在画面里无奈地张望,镜头十分具有穿越感。

  还有个别长镜头的运用,比如刘烨揍黄渤的镜头,短暂的几秒镜头从刘烨回到黄渤时,化装要完成黄渤被揍的效果。在不少地方,尹力都表现出一个导演爱“炫技”的特点。

  从《张思德》《云水谣》到《铁人》,尹力拍了不少主旋律作品,因为他在技术上的水准,倒是一直期待有一天能看到他的非主旋律作品。

  □表江(北京 影评人)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