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的百年风云潮起潮落,曲折坎坷,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由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打造的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又一次将观众的视线拉向了历史的深处,再一次显示出革命历史题材独特的精神力量与美学魅力。
首先,该剧力图再现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以史诗的风格追寻历史演变的轨迹,探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近30年的风云际会,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在剧中都得到了具体、生动、形象的再现,各种政治、军事力量在这一时段从各个方面展开的角逐和较量,分分合合,大开大阖,其残酷、悲壮的历史纠葛在剧中立体地展现了出来。
历史不仅仅是海平面上可见的冰山,可能更多的是海平面以下更为庞大和隐秘的部分。这些侧面的、隐秘的部分不仅是历史的本来构成,更重要的是,对它们的叙述本身就是解释历史的另一种视角。剧作把人们的视线从惯性的思维定势中拉出来,投向那些被忽略甚至被遮蔽的领域。
对那几十年的历史,《人间正道是沧桑》是有选择的,它把焦距对准了中国现代史上两大重要的政治力量——共产党与国民党。因此,与其说是在叙述这段历史的沧桑变化,不如说它是在讲述这两大政治力量戏剧性的命运,它们的合作、斗争、成败、荣辱、沉浮与去留。而更确切地说,它是在求道,求“沧桑”的“人间正道”。因此,剧作是在充分的社会背景中展开叙述的,作品环环紧扣,将共产党人由弱到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程艺术地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这无可辩驳的说服力来自一个个共产党人鲜明的性格形象所昭示的这个政党的宗旨,她以代表中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代表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历史潮流而最终得到历史理性的垂青与选择。这是响彻全剧的主题乐章。
其次,这部连续剧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家庭、个人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作品将重大事件作为结构线索,将许多历史人物角色化,演绎两个家庭的众多人物在历史关头不同的选择以及由此产生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剧作在戏剧冲突上做足了文章,使得整部作品的推进悬念丛生,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剧作表现的虽然是几十年的政治风云,但其主要的戏剧冲突实际上是在杨家和瞿家这两个家庭中进行的。剧作不再沿用敌我二分法的冲突模式,而是引入了家族、血缘、亲情、伦理、新旧、师生、同学等关系元素,当这些关系元素又随着对立的政治力量的分合变化时,又出现了更多的衍生性与生长点,其冲突的可能性、多变性特别是其内涵和悲剧性就更加丰富。而越是冲突激烈复杂,越是看出理想、信念、道路以及历史理性的强大力量,也越是能“逼”出人性中深层次的东西,看出在沧海横流中个人、家庭命运的起伏变化及其意义。
第三,该剧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涵义丰富的人物形象。《人间正道是沧桑》故事时段长,空间转换频繁,冲突复杂多变,人物形象众多,编导倾力塑造由众多表演艺术家精彩演绎的瞿恩、杨立青、杨立仁、瞿霞、林娥、范希亮等则更是一个个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
剧作是将瞿恩作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来刻画的。他热情、友善、善解人意,他也有热烈而又理性的追求。通过他,我们感受到一种理想对人格的提升,感受到共产党人不可抗拒的感召力。相比较而言,编导是将杨立青作为一个成长的共产党人来刻画的。当杨立仁已投身国民革命时,立青还是一个浑不知事、到处惹是生非的小青年。他在革命斗争的磨砺中,在各种复杂的家庭、情感冲突中渐渐成熟,成为一个思想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成为一个具有多方才能的军事人才,不断赢得他人理解、赞赏和尊敬。他言行果断,智慧超群,让观众感到亲切、真实,充满了亲和力,加深了人们对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认识。在剧中,杨立仁是作为立青的对立面来刻画的,两人在剧中的对手戏在很大程度上隐喻了全剧的主题。同胞兄弟,因为道路的选择而成为敌人,一个在逆境中成长,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一个虽然早熟,也才华过人,虽恪尽职守,孜孜以求,但却一败再败,无奈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样的起落成败的对比既与个人相关,又是超越了个人的历史的必然。作品总是力求通过个性的刻画挖掘其背后的社会与历史的必然性,保持了性格刻画的思想高度。
《人间正道是沧桑》虽然长达50集,但无论是镜头的运用,色彩的安排,道具的制作,都全力以赴,给人以美的视听享受。正是这些看似技术层面的精益求精,才会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氛围,让观众在其中重温历史的风云,接受思想的熏陶。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