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的生活原本跟寻常人并无两样,突然有一天情况急转直下,他变得一无所有,然后打算和朋友一道去西班牙。亨利要跟精神病院里的母亲道别,结果他开始导演起了自己的生活,卷入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当中,走向了一塌糊涂的地步。
如果直接把结尾部分给讲出来了,我估计多数人都会相当失望,但比起让你看到最后才发出原来不过如此的感叹,这里就有必要不受欢迎一把。《原创人生》引以为傲的资本实在小打小闹了点,不知道是不是偶然的冲动联系,我有想过《原创人生》会学查理·考夫曼里的意识流创作,凭空想象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堆积生活的无限可能,尝试改变机会。只需要拍得商业点,轻松好玩些,适合观看也就足够了。看到结尾关于真实存在的对话,还来一通说教大道理,实在想大喊这偷学来的招数未免太明显了点,只有喊一声too old。
即将你能把《原创人生》的结尾归为创意,也先要意识到早有好几个导演、好多部作品重复了“另一个我”(不真实的、虚拟的我)的人物设定。你不能说因为我没看过,没有防备就觉得新鲜有趣,别人的质疑就来得毫无道理。
至于《原创人生》的前半段,有人觉得有很多黑色幽默,不过个人对它实在没有爱。无非是一些自以为是的拼贴组合,用小人物的人生无常来说明点东西。演员表演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亮点,有些搞笑段子说起来也不怎么让人舒服,喂观众有时候喂得也太明显了点。
《原创人生》很好地体现了上海电影节竞赛的真实水准,要说典型北欧电影,它还不够格,这只是影片质量和选片眼光在一个合适地点相遇后的乏味结果。
文/木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