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愚蠢无比的译名,听上去就像一些三流的好莱坞爱情喜剧。傻乐女的面前站着两个人,叫没头脑和不高兴,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来个庸俗不堪的结尾,她什么也没做,欢欢喜喜照常过。
其实《新郎二选一》是一部相当文艺、直刺生活的片子,它的片名本意应该是叫做“碎片”(Splinters),一个碎裂的、由不同人物段落所组成的故事。影片拿到了波兰电影节的最佳新晋导演和最佳新人演员奖,算是欧洲电影二线国家的合格代表,也是上海电影节竞赛单元的特色体现。
开头一串摸不着头脑、有些炫技意味的剪切后,出现了比赛、面纱、蜃景三个标题,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又是一部玩形式、拼剪辑的三段式电影。果不出其然,影片丢出了多个看似不相关、毫无关系的人物,大玩幽默、东打西敲。到了结尾,三个段落开始走向了各自的高潮:金发女跟孬男友摊牌、足球迷跟女店主认错、学术男在餐厅里跟女友对峙。音乐渐强,剪辑加快,预告着最终的冲突即将到来。后来,他们偶然相遇又发生了些意外。婚纱金发女跟皮衣男被车撞后,携手走向了路的远方。影片还没吐出最后一口气,就给了开放式结局——很深刻不是?
这部电影的缺点很多,它舍弃了线性时间顺序的描述,错开了不同人物,没想去围绕一个主题做文章。影片展示了生活里太多的偶然玩笑,又寄希望于观众自己去猜谜,拼图组合获取快感。有些人会享受这一过程,只是这一套东西真有点老掉牙了。光从波兰自己的基耶斯洛夫斯基说起,影片要拜的师傅还真是排的上一列长队。
如果说导演马赛·皮耶普莱兹卡是第一次拍摄剧情长片,那野心和成片的落差倒还情有可原。影片音乐用得太多,没走上一分钟就会猛地入耳煽来,到后面这一趋势就更加明显,指挥着观众的大脑速率。再有编导留下的碎片太多,没能完好地组合到一起,反倒给自己一脚踩着,扎伤了。有的段落确实是有亮点,比方说拍片现场、家庭问题、猫王现身还有共产主义训练,但影片很快又掉进不相干的情绪里面,无聊乏味,原因就是不同段落在衔接组合时所产生的问题。因此,你会产生情绪上的起起落落,难以痛快尽兴。
再有当足球迷和学术男玩起小刀时,我就不怀好意地猜到了结局。之前等了你大半小时,还在痛恨三条线怎么还不系在一起。问题还有了,这电影到底要说明什么,因福得祸还是环环相扣?
不过要在本片跟《无福之地》之间二选一的话,我承认那还是波兰人的底气来得硬些。但如果真要体验三段式的相遇与错过、命运的隐痛和无法抉择的人生,近年一些优秀作品里,推荐去看下德国的《天堂边缘》,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一流跟二流的差距。 文/木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