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新闻1+1》引领CCTV电视评论新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6日11:01  新浪娱乐

  随着新闻竞争的白热化,媒体声音的多元化,报道角度的多维化,媒体传播资讯的能力已经势均力敌,电视新闻及时、滚动、刷新等传统优势已被各种新媒体赶超,讲求“深度、关联、评说”,寻求信息的“第二落点”自然成为电视新闻改革的方向。而“评论”最容易在这方面拉开档次,并树立起媒体鲜明的个性化旗帜。同时,观点评说也能帮助受众在纷繁庞杂的新闻链条中反思狂热、厘清因果,引领他们占据新闻事件的制高点,提高其参与国家事务和公共决策的行动能力。正如央视的自宣语所说:“站得更高,所以看得更远”。而电视评论作为最平民化的表达方式,既是对新闻报道功能延伸,更是向导国民、开通风气、启蒙民智的法宝。因此,新闻解读和新闻评论理应成为央视新闻频道此次改版的主线和重点。

  海量信息+深度观点=电视新闻时代

  从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成立以来,新闻改革就不断在这个平台上大胆试错,新闻的各种样态就不断地在这个舞台登场,媒体作为社会公器的功能就在不断地回归本位。七年来,尽管有些节目如昙花一现,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销声匿迹;有些节目仍然在理想的边缘挣扎,努力地坚守;有些节目在不断地改版变脸中成熟丰满,有些节目则在媒介环境的变化中稍显钝化和怯弱,但不管怎样,每个节目都值得尊重和敬畏,因为他们都是新闻改革的先锋,都在为新闻理想而执着呐喊,都在用新闻人的良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都在为新闻频道求新、求变的征程夯实根基,积聚能量。从新闻频道成立到这次改版,“观点评说,主流舆论,核心价值、意见领袖”一直都是频道品牌的核心和灵魂。从最初的《央视论坛》、《社会记录》、《360度》、到去年创办的《新闻1+1》,改版后的《东方时空》;从《新闻联播》增加“本台评论”,《新闻30分》增加“编后语”和“本台短评”,到早前的《中国周刊》、现在的《新闻周刊》和《世界周刊》的不断革新;所有这些都在传达出新闻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即在传递动态信息的同时,打造自己权威的媒体立场和客观理性的媒体评论,寻求第一解释权。这次改版当然更是强化了这一理念,一方面,不仅邀请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打造评论员、观察员的“国家队”,在运行机制上还力求打破节目各自为阵的藩篱,整合采编资源,对重大选题进行统一策划,发挥评论节目各自的功能,在组织舆论、放大舆论、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提升传播效果。比如最近“谷哥”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事件就分别被《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1+1》三个节目同时“关照”,通过“短评”、“中评”、“深评”的强势组合为观众展示出该事件完整的媒介生态环境,为受众提供多维度的思考空间。另一方面,提高新闻评论的空间和质量,使其常态化、即时化也是改版的一大亮点,比如《焦点访谈》会更注重对舆论监督报道的犀利评论和体制思考,《新闻1+1》在继续发挥深度评论这一优势的同时,还将用观察员独特的视域,对新闻进行关联度、纵深度开发,从对某个事件的评论上升为对决策、制度层面的宏观思考,督促相关部门提高公共治理的科学性。比如最近一期节目《新闻如何发布》中,就选择了“上海塌楼”、“成都公交车燃烧”、“南京醉驾撞人案”“北京聚集性流感疫情”四个事件进行综合审视,并就新闻发布的具体方式提出了建议。而新增节目《总编辑在线》、《今天》、《环球引擎》在加大信息量的同时,也会在连线中引入记者、专家、评论员多元的点评和分析。可见,一个海量信息加深度观点的电视新闻时代已经到来,话语、声音、立场、观点正在渗透进电视文本的经络。

  《新闻1+1》:专题性深度评论的优秀范本

  早在今年3月,央视新闻频道就推出了晚间节目带状编排的宣传片,延伸新闻当事人和新闻事件的向度和维度,力图给受众一个全景式的视域体验和思维启蒙,成为晚间节目的风向标,“深度话语的力量”成为该时段整体营销的宣传语。“话语”的外延包罗万象,更多的可理解为一种对新闻事件的探求、评说、解析,打造新闻频道个性多元的声音在当时已初露端倪。而在4月推出的宣传片“求真的力量”更把评论奉为塑造频道形象的圭臬,因为新闻客观真实是最基本的规律,这里的“求真”更多的是指新闻频道会站在国家台的立场,通过客观理性的媒体观点传播主流文化价值观,占领话语权的制高点。而此次改版可以看作是对新闻频道一次更大的改革,即彻底打破节目各自为阵局面,按时段分早、中、晚等几个大版块,强化每个时段主题直播、现场报道与记者观察、深度评论水乳交融般的关系。同时继续延续目前白天大直播中的互动话题,让草根的声音也能在媒体中得到放大,从而形成多层次的话语结构,例如前段时间在《新闻30分》中播报观众短信就是一次积极的尝试。

  从微观层面来看,此次新闻频道评论的扩容会通过三种方式呈现出立体化的多元声音,以此增加新闻的厚度、纯度和锐度。第一种是寄生于报道事实中的本台评论、短评、编后等。比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30分》等节目依然会沿用该方式,但内容会更加针砭时弊、有的放矢。第二种则是专题性深度评论,比如《新闻1+1》就是一个优秀的范本,该节目08-09年收视率比新闻频道平均收视率高出48%左右,“白氏风格”独到、深入、异质的阐释赢得了各界的赞许。今后该节目会更多触及权力监督、权力规制、公共决策科学性、公共治理有效性等敏感议题,通过个案对中国社会运行肌理、体制脉络做出忠恕、公允、客观、平衡的解析。同时,节目选题会更加注重事件的关联性,传导性,观察员会站在历史的纵深图景下考察同类事件,作出更理性、更富建设性的评论。而《新闻周刊》、《世界周刊》等节目也会延续以前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督促解决的评说方式,在选题上会更多展现本周的热点、焦点话题,分析也会更具张力。新节目《环球引擎》将让主持人和一批顶尖的评论员对论,形成“意见的自由市场”。第三种是则是通过记者连线、嘉宾辩论、专家解读等方式进行即时评论,比如对事态未来发展的分析、对全景资料的补充说明、对单一事件多角度联想等,这在新节目《新闻直播间》、《时事解码》、改版后的《东方时空》中会得到更多的展现。

  民主社会的原则之一,就是这个国家必须要有多种声音同时存在,才能有效地形成社会的纠偏体系,保持社会各项机能有效运转。电视评论在此次改版中作为一种具有独立生命力的传播形态得以强化和放大,当然值得我们振臂高呼、欢呼喝彩!

  在一个充满了解构和质疑的时代,在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在一个需要为受众解疑释惑的时代,一个评论的时代也顺势莅临!作者:王磊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