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晚报:《阿Q正传》诞生地何去何从(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3日15:37  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阿Q正传》诞生地何去何从(图)

八道湾胡同11号局部 李霆钧 摄

  随着北京35中新址地块拆迁工作的启动,一座诞生了《阿Q正传》、承载着鲁迅兄弟恩怨的四合院——八道湾胡同11号,再一次成了多方关注的焦点。是整体拆迁,还是原地保护?这座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的院落,它的命运将何去何从?

  牵挂名作诞生地

  八道湾胡同位于繁华的北京西直门内,周围大大小小的工地穿插在一座座现代化的大厦之间,形成一幅奇特的图画。虽说近在咫尺,很多自认为是老北京的人却不知道这条胡同的存在。

  鲁迅在北京的居所,经人考证共有四处,但是八道湾甚至比后来作为鲁迅博物馆的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院还有名。从1919年11月21日搬入,到1923年8月迁居砖塔胡同61号,鲁迅先生只在八道湾胡同11号院住过三年多,却在这里写出了《阿Q正传》《风波》《故乡》《社戏》等不朽著作。难怪这样一座普通的小胡同和旧院落,近年来会有那么多的人牵挂它,为它的命运忧心如焚。

  或成中学图书馆 

  拆迁公告就贴在胡同口。公告上宣布拆迁的胡同和院落中,八道湾胡同11号赫然在列。公告显示,拆迁工程将于7月中旬开始,当地单位和居民搬迁要在8月10日中午12时以前完成。

  据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透露,北京市西城区的有关负责人7月10日上午告诉他,八道湾11号将保护下来,作为35中的一部分,住户将全部搬迁。这个结果记者在八道湾胡同11号采访时,同样得到了院内居民的证实。一位60多岁的大爷曾亲眼看到过一张西城区教育局公布的规划图,图中,八道湾胡同11号的老屋翻新后将成为35中的校内设施,哪间做图书馆,哪间当阅览室都标得清清楚楚。

  破败不堪若隔世 

  走进这条曲折蜿蜒的小胡同,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七拐八拐,进入50米后地势逐渐开阔,正是八道湾11号后门。门口的阿姨正在洗衣服,院子中间一家自建的小厨房里散发着粥的香气。没有任何动迁的痕迹,一切都老样子。但这座四合院残破的现状却是触目惊心。几块木板勉强支撑着院门,院墙上裸露着碎砖头,院子里私搭乱建的简陋棚屋密密匝匝,像地震棚,像贫民窟,连搬运家具的小板车过着都费劲,完全不见当年“三进”大四合院宽绰而豁亮的气派。

  是拆是留引争议

  前些年的拆迁风潮中,有人希望将八道湾作为鲁迅故居保护起来。作为鲁迅的儿子,周海婴第一个就不赞成,说鲁迅在那里没有住过几天,真正住在那里的是汉奸周作人,保护八道湾,就相当于保护周作人的“苦雨斋”。也曾有人提出,鲁迅一生居住过多处地方,因而没有必要将他的所有故居都一一保留。

  而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鲁迅精读主讲教师张业松看来,北京八道湾胡同11号是“五四文学最牛的一座宅子”,堪称五四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第一故居”。“仅凭这里是《阿Q正传》的诞生地,就有足够的保留价值。”著有《城记》一书的新华社记者王军也是力保八道湾胡同11号院的一员。

  好事何需拒采访

  当记者致电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核实情况时,却被文物科的一位女士告知“拒绝任何新闻媒体的采访”,而记者留在文化委办公室的电话和姓名也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了。致电区政府的结果大致如此。“他们不接受任何采访的。”孙郁馆长说。人迁走,房留下,对文物保护而言本来是件大好事,而相关政府部门如此三缄其口,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是城市拆迁的步履维艰,还是文物保护的问题重重?

  特约记者 闻心(本报北京今日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阿Q正传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