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几斤,艺几两,才可以叫做德艺双馨?陈好最近被这个问题缠住了。她当选为“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很多网民不高兴,跟她较起真来。
要知道,这一批德艺双馨的人,还只是艺术工作者,还只是电视领域的,而且已经是第六届,就有80人之众。按照这个标准,加上电影、音乐、绘画,加上其他行业的工作者,加上前五届和后五十届,中国得有多少个德艺双馨的人啊,难道她陈好都不如这些人?
我本来以为,自从朱军在 《艺术人生》中“恶搞”了这个词一把,它就已经很负面了呢。我说朱军“恶搞”,不是指他的动机,而是效果。现场效果是这样的:“我们都知道,张学友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主持人朱军以这样的开场白,得意地开始了他对张学友的访谈。张学友看着朱军:“什么得意,我听不懂。”张学友这么“没文化”,大概让朱军气馁,但是他仍然慷慨地奉送“德艺双馨”,可见这个貌似了不得的词,也不见得多有价值。
但是网民们较真了,德艺双馨,怎么能够用到陈好这个小女人身上呢?他们大概忘了,滥用大词是文艺界的一个通病。我小时候觉得,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家,他们不仅唱歌跳舞世界第一,而且每个人背后都有光荣的革命经历、完美的爱情故事和感人的慈悲心肠。幸好有了港台艺人和狗仔,我才知道那些词都是乱用的,甚至那些故事都是瞎编的。
后来大家不大好意思用大词了,一下子就显出文艺工作者的词语贫乏。就算那些顶尖的艺人,接受了那么多采访,说了几句让人记住的话?更不用说,你听了一个夏天的超女快男,耳朵都快呕吐了,什么 “热爱音乐”、“一路走来”、“感谢支持”,总共不超过五句话。
我再正而八经地举一个例子。前几天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去世了,他的名字叫季羡林。大家在纪念他的时候,翻出了他写的一篇散文《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才发现原来胡适的墓碑上,四个大字差点和陈好等人的称号一模一样:“我环顾陵园,只见石阶整洁,盘旋而上,陵墓极雄伟,上覆巨石,墓志铭为毛子水亲笔书写,墓后石墙上嵌有 ‘德艺双隆’四个大字,连同墓志铭,都金光闪闪,炫人双目。 ”
谢天谢地,尽管意思相同,总算没有写成“德艺双馨”。
我不得不公平地说,几十年来,一个个好词,都排队等着被轮番糟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