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硕:为何删除《爱》中最好听歌曲《化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9日14:37  新浪娱乐

  陈炜智 文硕

  关于《爱我就给我跳支舞》中“化蝶”歌舞部分,我们曾有三种选择:

  第一、  保留原来的“化蝶”创意;

  第二、  重新设计“化蝶”歌舞,以一个舞剧形式呈现;

  第三、  删除“化蝶”。

  我们思考再三,最后决定启用第三个方案,同时突显“观众的反应”。

  我们决定删除“化蝶”是因为:“化蝶”是一首很好的流行歌曲,但是一首很糟糕的叙事/抒情歌曲,里面听不出角色在哪里,只听到一男一女不断吼叫着高音,我们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用进电影中。独立地将它拍成MTV会好看,放在电影里则嫌过于浓艳,欠缺整体感,好似峭然孤出,和其它的角色、情节、氛围结合不在一起。----梁山伯与祝英台不可能唱这样的歌,绝对不可能。

  就梁祝的戏剧情境而言,流行的音乐曲风并不存在,也最好不要出现(会很可笑),它的时空背景是东晋时代的中国江南水乡,而不是北京的摇滚音乐会现场,唱词本身没有搔着梁祝故事的感人核心,就种种标准看来,它都摆不进一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现代音乐剧作品里。

  卖座诉求、流行诉求应该施加在电影整体上,而不是戏中戏的梁祝上。电影整体的流行诉求也要符合角色特性,我们有很高级流行的皮蓬,很粗糙流行的布兰卡,很古典流行的老范(老范听京戏、周璇白光的时代歌曲),这些就是发挥流行特色的地方。

  “化蝶”毕竟是戏剧里的歌曲,所以符合角色内心世界是我们的第一要求,然后再加上诗意、加上流行感等等。每一句、每一字都要紧扣住梁与祝之间的爱情故事,找到这个爱情的本质,抓住这段爱情放诸四海皆准的最核心情绪,然后推己及人,先从歌词里建构起两位角色的“角色性格”(男声与女声的性格在此必须是不同的),然后再把幅度拉开来,每一次唱词文字意象的转换都要有心理动机,男词与女词交替演唱或互相应答时,都要比纯男唱或纯女唱再推进一层,如此层层逼进高峰,方能达成羽化登仙的戏剧效果。

  我们应该妥善运用反复技巧(音乐亦然),过份的反复虽然可以让歌曲琅琅上口,但就戏剧层次而言却会让人不耐,最好可以做到“像”又“不那么像”的“渐层反复”,而不是一模一样的照本宣科。亦即,保留AABA的曲势,保留原曲大部份的唱词,但是重新结构本曲的段落顺序,并在一些小地方予以修改,增多细节,让这些细节把男声和女声的性格刻画出来,让这些细节把“化蝶”的诗意展现出来,歌词起首第一句开唱,就要予人停不下来的冲势,戏剧便能一路滚动,滚到结尾,让两人不化蝶都不行。

  总而言之,“化蝶”的做法、唱法、结构都不应从流行歌曲的角度来思考,它有戏剧歌曲的本质和特色,亦即叙事性、抒情性和强烈的角色定位。在附加价值上,再为它赋予流行色彩,让它除了可以服务《梁祝》戏剧之外,还能抽离出来当流行歌唱。既然这样风格的歌曲我们创作不出来,就干脆删除掉。

  我们主张突显“观众的反应”,是因为我们整部电影一直谈的都是创作团队、演员、制作群、招商等等的层面,还没机会把观众放进来,演员、舞台、观众这是“剧场艺术”的三元素,既然我们已经确定整个故事的重心,似乎此刻是把观众反应摆进来的最好时机。这是一种叙事结构的技巧。目前的做法就是,戏中戏幕启,开始演,然后用电影特效溶接、剪辑,大量拍摄观众认真看戏的表情,观众沉醉、感动、欢笑、哀哭的反应,舞台上的表演则运用远景拍摄,不要刻意强调。摄影机补捉的焦点是台下观众的反应、台上演员的专注神情、后台工作人员看着自己设计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环节被完美执行出来,看着自己设计的每一个笑点、每一个泪点都获得预期的反应时之兴奋与满足神情。画面映着的是幕前、幕后、台下的脸部特写、表情、心情,这样,整套大故事那么多条线索,在这里编成完美的结。

  我们应该研究一下各位主角的心理层次发展和角色成长,戏中戏的上演对于幕前(布兰卡、小三等等)以及幕后(林小健、利伟、青青等等)都是“故事的结束”,这些角色的故事在这一刻告一段落,有人在台上演,有人在台下看,他们的心理层次是什么?他们想些什么?电影观众关心的其实会是他们的反应,而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底有没有变成蝴蝶。

  所以,我们尽管已经投资数十万元已经排练拍摄好“化蝶”,但在电影后期制作阶段我力排众议,毅然决定完全删除“化蝶”,以 “曲水流觞”伴奏带音乐,当作这场戏的背景歌曲。戏中戏的音乐只有一类,就是中西合璧,听起来是中原正统文曲的音乐风格,但是骨子里有现代情绪和技巧在的彷古音乐,这才是符合《梁山伯与祝英台》题材的音乐,HipHop、踢踏舞、流行曲风、热门摇滚等等都不符合《梁祝》题材的本质。如果不删除这首虽然好听,能流传开来,但属于流行风格的歌曲,我们将后悔一辈子。

  梁祝戏中戏的整体音乐风格是正统百老汇古典歌舞剧的风格, 它是叙事的、纾情的、细腻的、感人的,青青不值得为一场大型摇滚歌舞送命, 这个故事讲的是戏剧团体的故事, 是演员的故事, 不是摇滚歌星吸毒嗑药最后死在台上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和《罗密欧茱莉叶》的摇滚流行意涵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含蓄与诗意是格格不入的. 《西城故事》(同样是罗密欧茱莉叶)、《演艺船》(Show Boat)之类的音乐风格才是我们应该在戏中戏的部份追求的, 那才是正宗的theatre music。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