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从梁教授事件看中国艺术类考试的弊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4日17:06  新民晚报

  中央音乐学院梁姓教授,在今年博士招生前,收受邹姓女硕士10万元钱款,还上床“笼络感情”。但是,博士生录取名单公布,邹硕士见自己落榜,便以吵闹“讨说法”。见东窗事发,梁教授赶紧向院方坦白交代。近来,此事成为人们的一大谈资,骂者、叹者、恨者均有之。教育界人士大多就事论事地议论,非从事教育的艺术家们却会一针见血地评价:这都是“潜规则”惹的祸!

  暗箱操作 日渐成风

  所谓音乐学院招生中的“潜规则”,就是一种无法摊到台面上来的“暗箱操作”行为。在中国音乐学院任教的二胡演奏家宋飞,5年前就在电视上揭露专业考试黑幕的事实,提出了招生过程中存在着“潜规则”的问题。去年,武汉音乐学院一名二级学院院长与6名教师在招生时利用手中掌握的评分等权力,收受他人300多万元贿赂,被当地警方以涉嫌受贿罪批捕。据北京的一位音乐界人士透露,每年的音乐学院专业考试期间,有些平时很少上班的老教授,谢绝一切社会活动,每天事必躬亲坐在考场上不露声色地评分,已经成为大家心知肚明的现象。为了达到“帮人一把”的目的,教师之间相互为关系户“打招呼”,在招生期间形成团体势力也时有听闻。这类“潜规则”,不但发生于音乐学院招生过程之中,还存在于其他门类艺术类院校的个别教师群体。

  考试弊病 提供温床

  艺术院校的招生常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为了能够达到目的,有的人便不择手段,有的人则抵不住诱惑,因此,“潜规则”的利益链形成于收和受两个方面。如果邹硕士不送与金钱、授以美色,梁教授也不会踏上贼船;梁教授如坚不受赠,邹女士也不能在落榜后大吵大闹。艺术院校的招生,实行自主专业考试和参加统考两个环节,由于统考的成绩要求比较低,专业考试便成了最重要的关键之战。艺术类专业考试的评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灵活性,尽管内行能看明白,外行却难以搞清楚。考官若与考生达成了艺术之外的利益关系,即使昧着良心打分,也可以自圆其说。由此可见,现行的艺术专业考试制度存在极大的弊病,为“潜规则”提供了活动的环境。

  需要自律 更靠制度 

  尽管梁教授靠一己之力打高分,却因同一考场的其他考官不买他“德高望重”账而未能得逞。由此可见,“潜规则”毕竟是见不得阳光的勾当,已被广大有艺术良心和教书育人责任感的老师所不屑和鄙视。近年来,不少艺术院校为了限制和杜绝“潜规则”,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措施。如上海音乐学院提出“阳光招生”,对有的乐器专业实行“隔幕考试”,有的专业则增加考官人数。不过,也有一些艺术教育人士提出,要真正遏止“潜规则”,必须改革艺术院校现行专业考试制度。此外,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根子上杜绝“潜规则”亵渎艺术殿堂的可能性。本报记者 杨建国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