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旭光:刘镇伟《机器侠》没抄袭《变形金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25日09:07  新浪娱乐
陈旭光:刘镇伟《机器侠》没抄袭《变形金刚》

《机器侠》僵尸机器人海报

  对于科幻爱情喜剧《机器侠》,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表示,看过《变形金刚》之后,再来看《机器侠》这部电影,无形之中难免会有比较,但平心而论,提到令我们耳目一新的东方机器人,这确实是刘镇伟导演非常好的创意。对于《变形金刚》这样一个已经形成了品牌规模和号召力的国外形象,他很好地做出了中国化。

  机器人已是符号式元素,不存在抄袭之谈

  刘镇伟在中国化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一个方面我们应当肯定他,既然美国可以用中国的品牌,比如说《功夫熊猫》,那么自然我们也可以用它完整的品牌。对于机器人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东西,没必要考虑你抄袭我还是我抄袭你了。《机器侠》做的很好,从文化创意角度考虑,首先就是非常成功的创意个案。但是我们不能说它是山寨版,或者是纯粹的模仿,我觉得里面有很多中国化的东西。比如说里面诸多东西都有所变化,在我看《变形金刚》时,有一点我觉得十分不满,我看不清楚机器人们的面部表情,记不住它个是好的还是坏的。像《变形金刚》这样的美国大片,有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先进的技术,可最终呈现的重重机关其实已经特别非人化了。机器人表现不出性格,大家都认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却几乎无从知道他的眼睛在哪里,只知道大体的红色区域。那么这就缺乏了我们去深入阅读它,琢磨它,思考它的可能性。我觉得在变形金刚等影片当中,人性的深度就已经有所缺失了。并且我会困惑,主人公到底是机器人还是人?你说是机器人,但它又不能完全脱离人。里面的人也是为了保护火种,并且非常弱,完全是机器人的陪衬,可作为主要角色的机器人本身的性格,又没有凸现出来。这是我对它不满之处。当然视觉器官之类的没有问题,整个故事也流畅简洁。从主流价值观层面上来讲,保护人类等这样比较主流化的主题,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这也正是好莱坞电影的一贯做法。

  《机器侠》独有人性和神性兼备的机器人

  刘镇伟的电影在这些方面做了许多改变,他立足于现实,片中机器人是以人的面貌出现的,并且其作为人的形象,很能得到我们的认同。他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变身成机器人。而且说道机器人与人的关系,也不像《变形金刚》那般非常表面化,而是要恋爱,完全介入他的生活,因此这关系要深刻得多,实际得多。里面也有人机恋爱,半人半机,可能还有变脸的因素,K-88机器人死掉后,以警察徐大春的形象存在。但是思维,他的能力,他的超能力已经还是机器人,是这样一种结合。另外刘镇伟导演把他的主题定位在机器人拯救自己,这个跟《变形金刚》一类的电影全然不同,《变形金刚》的主题很宏大,是关于拯救人类的,而《机器侠》里面的机器人虽和人类有分歧,但K-88也不是坏人,并不想迫害人类,他只是要做一个能够有自由的机器人,有着“虽然人类制造了我们,但我们可以怀疑人类,并且渴望得到自由”这样一种内在思索。所以从这点来讲,其实导演把一种无生命的机器,还原成现实生活中的人。把类似于美国《变形金刚》这样的大片中的,只有外形,只有机器性,没有人性的形象,转化为人性大于机器性的电影形象,我觉得这是刘镇伟导演在这部电影里面很好的创意。正是利用了国外的已经品牌化的元素,同时又有自己独特创造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当然它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说挖掘传统的打斗,例如武打还有中国的神话传奇等等。中国也有变形,孙悟空72变是非常传统化的变形,但是这种变形被美国人拿去了,现在风靡全世界。当然我们很难考证美国的《变形金刚》,是不是完全借鉴和模仿了孙悟空的72变,即使不是模仿,也能说明文化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个恰恰说明了中国远古神话,包括30年代的神怪电影,那里面有大量的变形元素,还有着非常大的开拓空间。刘导在这方面走出了很坚实的一步,所以我觉得非常看重他这部影片所体现出的价值。

  《机器侠》:中国走向科幻世界的第一步

  另外一个方面,《机器侠》这部电影是香港电影进军大陆电影市场的一次非常好的华丽转身,刘镇伟没有大陆化,而是坚持了香港电影娱乐化、商业化的本质。跟以往路子和贯穿其中的娱乐精神结合之余,又加入了一些相当深刻的人文思考,例如他对人身份问题的思考,还有对于爱情观念的探讨,例如“一秒钟爱情”,“爱情是斗鸡眼”的等等,本片还是颇为耐人寻味的。与此同时,这也是区别于美国大片的重要方面。另外,在电影的美学意义上,我觉得它正标志着中国特色的,机器人题材的科幻喜剧类型电影的诞生。这种科幻喜剧,以前虽然也有,甚至包括他以前在《情癫大圣》当中也有一些体现,但是纯粹的机器人题材,这次正是刘导走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本片还有一显著特点是类型多,难以用某单一的类型归纳它,我们可以说科幻,喜剧,爱情,但是里面还有黑帮和警匪,有正与邪的对立,但又不是那么的你死我活。另外它还包含了刘镇伟导演对自己过去创作的各种类型电影的一种结合,非常杂。

  《机器侠》是以小搏大的典范

  再者从产业意义上讲,这也将很可能是一个以小博大的,以中小成本的投入,获得较大成功的案例。因为它不像大片那样有这么大投资,在一些视觉器官的制作上,更包括故事发生的情景,都不可能不受到影响。我觉得从中国电影市场上看,不太可能人人都做大片,大量的必然是中小成本的投资,但如果有可能做好了,照样做出几倍的盈利来。我希望像刘镇伟的电影有这么好的创意,把娱乐精神和人文思考相结合,又有对人性深度思考,吸引人的故事,对古典爱情的珍视等等主流价值观的弘扬,我很希望这部电影有非常好的票房,能够在产业意义上成为中小投资,以小博大的成功电影。 tt/文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