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中篇已经播放过半,据说口碑颇佳,有几句原不想说的话,现在想一吐为快了。原因是听说编剧高满堂先生还要写《闯关东》下篇和《闯关东》前转,期望能看到更好的作品,所以提点一孔之见,意见相悖者尽可排砖!
山东大院稍显牵强
先说说剧中山东大院里的情节,我的看法是把普通老百姓的抗日情怀描写得稍微激情了点。以至于有些情节未免有点牵强。
我们先做个对比,在9.18事变发生6年后的《狼烟北平》,这个刚刚播完的电视剧里抗日的主体是地下党和青年学生,代表平民的文三儿,在7.7卢沟桥事变时不仅激愤,还真的去了“支前”,可大炮一响他尿了裤子,恨还是恨,但一想那是玩命的事从此就近而远之。文三儿不能代表百姓的全部,但不能否认他代表了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面对虎狼当道,做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百姓,如果没有组织,没有武器,不能苛求他们都去拼命。何况连肩负保家卫国的“国军”都逃之夭夭。回过头来看看山东大院,这里就是一个抗日据点,不能说在这个特殊的群体里受到了互相的感染和激励形成同仇敌忾的氛围就不成立,但公然对抗的过多描写就显得有“拔高”之嫌。
写到这,可能有人就要骂娘了,说你小子脑袋进水了?怎么涨敌人之气,灭自己威风呢?你懂吗,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可以高于生活的?这叫民族气节!
说真的,质疑这样的描写来源于老辈的叙述和自己的理解。我姥爷就死在鬼子的枪口下,我的父亲就曾被国民党抓过壮丁,论国恨家仇一点也不少。我的祖籍就是沈阳,9.18事变时我妈妈刚7岁。枪炮一响,“国军”跑了,日本鬼子来了,不久还成立了“满洲国”。我妈妈亲口告诉我,在她十几岁时经历了一次中国人和日本鬼子打仗,她说打仗时枪子儿啾啾的叫着飞,老百姓吓得都趴在炕沿以下(东北都是火炕),等激烈的枪战过后,看到的队伍不像个样子,他们在寒冷的冬天很多人没有棉衣,很多人的身上裹着露着棉絮的破被,还有的人没有鞋子光着脚在大雪地里拎着枪蹬噔的跑,有的脚都冻得不像脚了。老妈只知道那是中国人的队伍,现在看来,那一定是抗联的队伍,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进行着那么卓绝的抗战。现在再说山东大院,为什么说有点“拔高”和牵强呢?你看,平常不起眼的焦大婶能徒手锤杀三个鬼子而当时不被发现?事后逮捕焦大婶时抓了就走,其他人没有什么瓜葛,穷凶极恶的鬼子被杀了三人,抓到了“凶手”能就这么善罢甘休吗?我说不能。再说贾云海,实际上是被邻居挤兑得去舍身博命,英勇壮烈的缘由似乎有点勉强,焦婶杀敌是为了报仇,贾云海为什么?为了赢得尊重?再说庞奶奶的舍生取义,如果鬼子看着她跳楼是不是可以侧步躲开?由于突然加惊愕没有躲开的话,从二楼跳下就双双毙命也有点巧,合理的情节应该是庞奶奶和鬼子都受重伤,鬼子残忍的杀害了受重伤的庞奶奶。我这么说可能有点追求末枝细节,如果末枝细节都能经得起推敲岂不更好。我欣赏曹巡捕的角色设计,因为这种隐性的反抗更令人信服。我觉得那时老百姓大多是忍辱负重,反抗是必然的,激烈的也时有发生,但不普遍。
好啦,这个问题不说了,老百姓如果组织起来一样会干得有声有色,地雷战、地道战不是也创造了抗日战争的奇葩吗。我最终要表述的意思是如果老百姓真的那样的抗日,日本鬼子怎能在东北一统就是十四年,十四年那!
尽管我对作者的描述有一点微词,但丝毫无损该剧的好看,正所谓瑕不掩瑜,何况我这是鸡蛋里头挑骨头呢。
宋天星是语言天才?
下面说的一个情节就不同上面了,我认为就是一个瑕疵。那是宋天星扮作日本人到日本鬼子那里宣读天皇投降诏书的情节。我觉得这个情节十分牵强,属于画蛇添足。
别的不说,就说外语水平如何能够达到?如果不是外语十分娴熟,那露馅是无疑的,别拿人家都当白痴。由于剧里只有一句台词作铺垫,铺垫的台词是这样说的:(宋天星)“我在抗联旅时学了二年日语,是由日本教官教的”。这也很难让人认同。从剧情上看,天星到了抗联以后,更多的时间都是在进行着军事斗争,日本鬼子对抗联的围剿使这支队伍的状况十分艰难,常常处于“没有吃,没有穿,只有那敌人送上前”的状态。怎么有条件去系统的学习日语呢。那么,从剧情上看,宋天星加入抗联是1940年左右,正是日本鬼子加紧围剿抗联的时期,当时抗日联军从成立之初的四万多人打得还剩下几千人,不得不退到苏联一侧进行整编。也确实成立了名誉上隶属于苏联红军的“东北抗联教导旅”,主要是学军事技能,日语应该是这个时候学的。如果是在苏联时期学的日语,那难度就更大了,因为他们首先要学习的是俄语,这是毋庸置疑的。还有一点,教员必须得懂中文,否则怎么沟通?在短短的两年时间要学习好两门外语并把日语学得可以模仿日本人,甚至以假乱真的地步真的很难。
日语虽有部分汉字,但学好并非易事,它不仅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之分(手写体和印刷体),而且发音一样的字母有的在写法上差异很大,在语言实际运用上还有敬语和口语之分,也就是官方场合和一般场合的说法也是不一样的。
就拿我们现在的外语学校来说,四年学一门外语考过八级才算合格。八级是个什么状态呢,也许我无知啊,我所知道的八级就是学完全部语法和一般的会话已经比较熟练,但如果涉及到象冶金、化工、医疗等领域还有大量的专业词汇需要学习和记忆。在这里我只能说宋天星天才也。
即使宋天星真的是个天才,把日语就学个滚瓜乱熟的,但象剧里那样的重大事件也用不着用那么冒险的方式来解决吧。你日本鬼子不是因为没有收到上级指示或者没有收到天皇的诏书吗,那好,那么多已经投降的日军,随便找几个去做这项工作不就结了吗,连小孩子都能想到的方法吧,冒此风险值吗?这段戏,我看没有给角色加分,倒是给整个戏添了点堵。
所以我说,这个情节大可不要。
《闯关东》中篇确实是个很不错的作品,它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鲜活的东西,别的不说,就说“一箭地”、“熬鹰”、“杠帮”、“参帮”、“江帮”这些民俗就让很多人开了眼界,既好看又长知识。我之所以表达一点意见就是希望在将来的《前传》和《下篇》乃至其它一切作品中少一点经不起推敲的情节,虽然瑕不掩瑜,但瑕疵越少不是越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