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谈《北平战与和》的特色:天翻地覆的历史气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0日16:35  文艺报

  有关北平和平解放的题材,《北平战与和》并不是第一部。因此坦率地说,闻知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又拍了这个题材了,不能不令我有几分担心。现在看了作品,激动和欣喜之余,那担心也就释然了。在我看来,《北平战与和》堪称为史诗般的力作,它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创作者没有把目光局限在北平和谈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件中。以往我们看到这一题材的创作,更多是以北平的地下斗争为主线,以兵临城下为背景交代。当然其中也有很成功的作品,但我觉得格局不够宏阔,对历史的把握,距离历史的真实似乎有待扩展。这次我认为《北平战与和》终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部作品以北平和谈为主线,展现了比和谈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揭示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是战争中正义之师占据了战略优势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洪流中光明的力量取得民心的必然结果,当然也是无数从领袖到普通干部,从英雄到普通百姓牺牲的必然结果。这样北平和谈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远远超过了这个事件本身,它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历史气象,是一种天翻地覆的大变革时代的场景,拥有巨大的历史真实感和震撼性。

  第二,这部作品站在当下的思索高度,重新思索江山异主的深刻教训,剧中写到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怎么处理金融舞弊案,不仅对揭示蒋家王朝灭亡的原因有意义、有价值,而且对于我们引为警戒也有帮助和启迪。当然同样作家也没有回避蒋经国到台湾以后吸取教训,励精图治,推动台湾经济崛起的事实,对未来台湾发展的政治、经济、精神埋下了伏笔。站在当下的立场上理解历史、表现历史,分寸和火候需把握。总之《北平战与和》是成功的,但有些地方也有过犹不及之憾。比如蒋介石萌生逃台的意愿,向蒋经国谈起台湾的历史,就有太多“宣传“意味。从《马关条约》谈到光复,最终为了说明台湾自古是我不可分割一部分,显得宣传的目的性太强了,蒋介石的个性和独特的表达就大大削弱了。然瑕不掩瑜,《北平战与和》立足当下,反观历史的特色,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北平战与和》对于人物思想的发展、性格的演进,特别是傅作义的心理变化都精心设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它并不显得突兀,它是层层推进的,有理有据,也有很强的说服力。其次,把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设计得合理,层层剥开,为人物心理发展准备了充分的依据。

  《北平战与和》的成功表明革命历史题材是一座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近年来,一大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成功,都让我们认识到重新书写历史、表现革命历史人物的魅力。《北平战与和》的成功还表明革命历史题材,又是一座用之不竭的情感宝库。这部作品写了傅作义、傅冬菊的父女之情,也写了领袖与人民百姓之间的平等关爱和革命者之间的爱情、友情。对革命历史做情感的发现和发掘,是文学的特色和职责,也是革命精神得以打动人教育人鼓舞人的基石。《北平战与和》的成功还表明,有志气有抱负的作家们完全应该而且可以在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大显身手。两年前中国作家协会曾经联合新影和中央电视台拍摄了7集历史文献片《长征——红色文学的光芒》,从左联开始反对文化围剿开始,中国的革命作家都已经把文学和红军的命运、革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这种联系我认为既是革命斗争的需要,也是文学获得有声有色的人生体验,获得充沛与充盈的情感资源的需要。

  《北平战与和》的创作,继承了革命文学的谱系,也给自己的创作找到了不竭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这种成功,对于我们思考文学“自我”与“大我“的关系,在更为广阔的历史的和时代的天地下展开我们的文学事业,有着深刻的启发。本文作者 陈建功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