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连昆:远去的“狗儿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4日11:30  钱江晚报

  本版撰述:本报记者 董碧辉

  9月7日下午3点半,著名表演艺术家、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林连昆,因脑梗医治无效,在北京东方医院逝世,终年78岁。林连昆患有高血压,但他经常带病坚持排练演出。2000年,他因为突发脑血栓而告别了舞台。北京人艺编剧梁秉堃曾在《林连昆:大器晚成的话剧大家》中说:“我们赞美诗人不是因为他说了什么,而是他让我们感知到了许多没有说出来的东西。”林连昆的精彩表演如同一切伟大诗人那样,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

  勤奋出天才,功夫在戏外

  林连昆,祖籍福建,1931年6月生于北京,自中学时代起酷爱戏剧,曾演出过《升官图》、《小二黑结婚》等剧。1949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普通科,学习表演理论。1951年毕业后,留在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工作,任演员。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正式成立,随团并入北京人艺继任演员,曾任演员队长,北京人艺副院长等职务,直至1998年退休。

  一开始,林连昆只是个小演员,但是据梁秉堃回忆,当时的林连昆非常吃苦耐劳、踏实肯干。虽然大家基本上都是“跑群众”角色的演员,但林连昆除了演戏以外管的分外事特别之多,有些事完全是他自己主动要求担当的。比如,排练中他抢着帮助剧务搭临时布景,摆道具,做效果;演出中他抢着换布景,换道具,做效果。特别要提到的是,林连昆在《雷雨》里做效果,而且担当起“打雷”的主力活儿,也就是站在布景片后面不停地伸直胳膊平举两只手摇晃铁皮、钢板和三合板,铁皮可以制造“霹雳”,钢板可以制造“响雷”,三合板可以制造“滚雷”,或者是用两只手敲打梯形鼓以制造“闷雷”,可以说,没有一样不是重体力劳动。这个戏的雷雨又非常之多,几乎每一场都有,特别是第三幕里鲁妈逼着四凤对天鸣誓,那一段比较长的戏,雷声更是得紧紧跟着戏中的台词走,因此做效果一刻也不能停,这一段十分钟左右的戏演下来就得汗流浃背,腰酸手疼。

  有时候,林连昆作为演员并没有什么戏,比如在《雷雨》里只不过是扮演一个没有台词的仆人,也就是上一次场,观众还没有看清他的脸就已经下场了,可是布景片后面的效果工作却非常之多,几乎是整个晚上都不得闲,连喝口茶水的工夫也没有。对此,林连昆依然无怨无悔,总是一声不吭地默默干着活儿,而且很投入,很动感情。剧院里的人对他这一点可以说是有口皆碑,戏组的核心小组也要经常对他进行表扬。陆游说:“功夫在诗外。”这些演戏以外的艰苦磨炼,对林连昆以后的艺术生活打下了基础。

  林版“狗儿爷”堪比阿Q

  林连昆的表演风格既鲜明强烈,又含蓄厚重,给人以审美的满足。近五十年的舞台生涯中,林连昆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中的小顺子,《茶馆》中的吴祥子,《英雄万岁》中的马文明,《关汉卿》中的王著,《李国瑞》中的李小敦儿,《请君入瓮》中的埃斯卡鲁斯,《左邻右舍》中的洪人杰,《吉庆有余》中的老崔,《绝对信号》中的老车长,《红白喜事》中的郑二伯,《小井胡同》中的刘家祥,《狗儿爷涅槃》中的狗儿爷,《天下第一楼》中的常贵,《末班车上黄昏恋》中的耿长春,《鸟人》中的三爷,《北京大爷》中的德仁贵等。 

  在舞台以外,他还塑造了《鸦片战争》中的琦善、《水浒》中的蔡京、《逃之恋》中的袁世凯等影视形象。其中,他因在电影《鸦片战争》中成功扮演琦善,而获得第十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林连昆对人物的塑造,体现了现实主义表演艺术的成熟;心理技巧和外部技巧更趋完善,人物形象既鲜明强烈,又含蓄厚重。其中他演出的《天下第一楼》曾出访日本和中国香港、台湾,其扮演的常贵,被称为“戏魂”。此外,《茶馆》等戏当时赴欧洲、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的演出,林连昆的表演也得到国外评论界的高度评价。 

  而林连昆1987年扮演《狗儿爷涅槃》的主要角色狗儿爷,更是被称为堪比“阿Q”的经典角色。在这个戏里,林连昆把他表演上所有的积累和储备都调动起来,用上去了。

  林连昆扮演的狗儿爷其成功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呢?

  有一位观众看戏后给林连昆写了一封信。

  信中说——“看完了您演的狗儿爷,走出剧场我不知道怎么回到家的。几天来,眼前老闪现狗儿爷的形影,耳旁总听到他的声音,一句话,狗儿爷使我神魂颠倒了!”

  表演功底日益深厚的林连昆先后获得过北京市文化局、文化部优秀表演奖、全国话剧金狮奖、全国振兴话剧奖、首届文华大奖优秀表演奖等一系列奖项和殊荣,成为北京人艺演戏、演好戏最多的人,是人艺名副其实的台柱子。1984年,他因成绩显著,被评为北京市劳模,1988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尖子演员,成为当代享有盛名的表演艺术家。

  带出宋丹丹等优秀徒弟

  林连昆不仅仅自己是个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杨立新冯远征、岳秀清等众多人艺中青年演员心中,他更是一位亲切质朴的老师,一位开启他们舞台生涯的领路人,是他们永远的恩师。 

  1972年至1976年间,林连昆曾担任过北京人艺所举办的两期演员训练班以及与中戏合办的87班的班主任,并从事教学工作,培养了如宋丹丹、梁冠华、杨立新、郑天玮、岳秀清、吴刚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大部分演员都是梅花奖获得者。 

  说起教了自己两年的恩师,杨立新最大的感受就是林老师的以身作则,“我们刚入学时,要先到密云军训三个月,训完去通州机床厂当三个月的学工。那时候林老师40多岁,身体很好,一直跟我们一起工作。” 

  当年月工资只有72元的林连昆老师,虽然和绝大多数人一样生活拮据,但却大方给学生们买牙膏等生活用品,请他们到家里吃饭。有学生衣服破了,棉花都露出来了,他就拿回家让爱人帮忙缝补。杨立新还表示,自己的第一双皮鞋就是林老师送的,“有一天下午,林老师让我去他家吃饭,我记得吃的是炸酱面,他拿出一双皮鞋,说是定做的但是穿着不合适,所以送给我了,那双鞋是牛皮面、牛皮底的。” 

  在冯远征的记忆里,林老师给他上的第一节课至今难忘,“在进人艺学习班之前,我已经拍过一部电影和电视剧了。第一节课时,林老师说,我们班有学过表演的,有没学过的,也有拍过戏的,我们都要从零做起。他希望我从头开始,不希望我骄傲。我以前没有专业训练,演戏是野路子,专业老师一看就能看出来路数正确不正确。” 

  如果有不明白或者掌握不好的地方,冯远征也经常向林连昆请教,“我还没毕业就被调去演《北京人》,我当时24岁,要演40岁的人,不太容易把握,对有些内心很复杂的台词有很多感觉,但又不知道哪个是对的,就会请教林老师。他鼓励我说,能体会到是好事,但要抓住人物最基本的东西,最复杂的人物用最简单的东西表达更直接。” 

  李春立是文革后人艺首期演员训练班的学生,现任北京人艺影视中心主任。爱护学生的林老师在他的记忆里也有发脾气的时候,“林老师教学非常严厉,只要学生认真对待,即使作业没完成,也不会生气,还会耐心地为学生辅导,帮助学生完善小品的构思和表演。不过,如果被他发现不认真,他就非常生气,气得把喜欢的烟袋都摔成了两半。我们能感觉到他对这些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负责。” 

  这个课上的“严父”,课下却是名副其实的“慈母”,“很多学生在家长面前都不太敢随便,但在林老师面前可以很放肆,可以把任何的想法讲给他听,有问题也可以和他探讨。这时候他不像老师,像慈母。”李春立笑着说道。 

  林连昆的另一位学生岳秀清说起几年前最后一次见老师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最后一次见老师是在几年前的康复中心,看到他躺在床上,我心里就很酸楚,毕竟是舞台演员,完全靠台词和形体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可他那时候已经不能讲话了。但他一看到我们来,就很高兴,情绪十分激动,医生怕他受不了都让我们少去。本想今年教师节去看望他老人家,没想他老人家就突然走了。” 

  谈起自己的老师,岳秀清说,林老完全是手把手地教大家表演,林老经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就是“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岳秀清说:“在人艺,林老算是一位比较特殊的老师,因为他是一个大演员,来当我们的老师,当时我心里就特自豪,心想还真得好好学,因为林老也是从跑龙套开始慢慢成为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的实际经历对我们无形中就是一个榜样。”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