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中篇高潮大结局,围绕该剧,观众的讨论也持续高温。大部分观众依然拿该剧与《闯关东》进行比较,赞扬者认为中篇用史诗般的视角表现了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灵魂,比第一部更有境界;批评者则认为中篇的故事不够精彩,过于拖沓,人物也不如第一部鲜活生动。《闯关东》系列剧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文化品牌,如何继续“闯”下去,观众的反馈很重要。
“闯”劲是关键
很多观众认为,看《闯关东》系列剧,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最原始的、最有土腥味的东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一级编剧赵光远说:“《闯关东》的‘闯’,它区别于‘走西口’的‘走’,‘闯’有一种精神和气魄在里面。东北那时自然条件恶劣,人们为了生存,与自然斗争,又因为与他人产生的利益冲突而斗争。这期间,因为迁徙人数众多,形成了齐鲁文化、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碰撞,这些矛盾都非常有戏剧性。‘闯’的精神在第一部中朱开山这个人物上有很好的体现,他冒险采金、农耕时的斗法等情节都十分精彩。《闯关东》中篇将大量篇幅用在了与日本人进行斗争上,如何把求生存的‘闯’和‘抗日’完美结合,这就是区别于上部和其他抗日剧的关键了。正是在这方面,《闯关东》中篇略微有些脱离了‘闯’的核心,故事对生活细节和精神状态缺乏有血有肉的描写,除了苗圃扮演的二姐,剧中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少了,《闯关东》系列虽然写的是平民生存,但其中仍要透出民族气、英雄气,它的传奇性和神秘感也是不可缺少的。”
东北民俗有嚼头
看《闯关东》系列剧,观众赵先生认为它最大的亮点和特点是展现出东北民俗,上篇中有淘金故事,中篇里有对“采参、熬鹰、驯马以及江上飞”等的全面描写,让人耳目一新。
“参帮”说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就是到东北的深山老林里去采人参的一个个团队,这和第一部《闯关东》里的淘金一样,是一个充满危险的工作,要面对迷路、饥饿、毒蛇猛兽,还要对付团伙的血拼以及日本鬼子的搜查和抢夺。在《闯关东》中篇里,天星和小半达子以及帮主老冬狗子把参帮的组成、帮规、以及怎么找和挖人参都一一的展现给了观众,浓烈的东北味让大家特别喜欢。
此外,在《闯关东》中篇中展现“江上飞”的情节也很有味道。可以说,它还原了当时“参帮”和“江帮”的生存状态,让我们东北人了解了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历史,这也是这部电视剧的贡献之一。其实,闯关东题材最吸引观众的,仍是最富有生活气息、最具有原始闯关东味道的部分。 生活报记者 孙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