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姬学涛
昨天是本山大叔52岁生日,有人祝福祈祷,也有人大放厥词,有人盼望本山大叔早日重返舞台,也有人放言春晚少了赵本山,观众也不会觉得寂寞。俗话说:“众口难调”,春晚即便少了本山大叔,观众也不会感觉寂寞,还有相声、魔术、舞蹈、戏曲等节目,舞台上照样热热
闹闹,本山大叔也不会感觉寂寞,寂寞的反而是春晚。
将东北二人转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本山大叔功不可没,“小品王”、“东方卓别林”的称号也并非过誉。能在除夕之夜为全国观众奉献一场终极的视听盛宴,背后的艰辛也只有本山大叔自己能体会。虽然“本山小品众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但有本山大叔的春晚从来不缺少笑声,纵观春晚的节目质量已经整体江河日下,赵氏欢笑能够众口相传已属不易。
1983年,首届春晚,全国人民记住了“靡靡之音”《乡恋》;二十年前的春晚,全国人民记住了《爱的奉献》、《外婆的澎湖湾》;十年前的春晚,全国人民记住了《常回家看看》以及本山大叔的的经典之作《昨天 今天 明天》;09年的春晚,我们记住了什么?没有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没有一部口口相传的相声、小品,《不差钱》已成应时之作,春晚真的感觉不寂寞?
春晚的寂寞在于“假、大、空”。舞台越来越大,灯光越来越炫,形式越来越丰富,特效也越来越晃眼,高科技一拥而上,舞台上人潮涌动,观众渐渐分不清演员和道具,表演也变得亦梦亦幻,四个小时的热闹宛如看一场3D电影,让人身临其境却辨不清东西南北。
春晚的寂寞在于拒绝“与民同乐”。2000年之前的春晚走的是群众路线,形式喜闻乐见,内容丰富多彩,除夕之夜普天同庆,全国人民图的那是一个乐和,除夕夜看春晚已然成为新民俗,春晚的节目绝对引领下一年的流行风,不看春晚的人绝对少之又少。之后的春晚开始探索“贵族路线”,开始拒绝“与民同乐”,然而曲高必定和寡,除夕夜看不看春晚还要讨论一番。
身体被透支的本山大叔已无力凑这个热闹,春晚也已经驶偏了车道。病榻上的本山大叔不用“创造条件上春晚”,自然不会感觉寂寞,而渐渐变得“假、大、空”的春晚,变得拒绝“与民同乐”的春晚呢?真的应该感觉很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