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天新报:《2012》洋大厨的中国心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6日09:40  天天新报

  作者:丰彦

  如果说制作一部电影好似烹饪大餐,那么大厨们最近尤爱中国味,惯用中国元素改良他们的西式餐点,以之调味。前两周小小批了一下的《阿童木》,电影是不怎么地,不过里面特意抽调出的中国元素,倒是多少显示了一些诚意。现在《2012》大片上档,打开滚烫的包装,一贯的黄油芝士下一颗颗白米饭也是飘出浓浓中国味。

  与《阿童木》有中方参与投资这种“直系亲属”关系不同,《2012》的中国味则是为了向中国致敬,这样的灾难片之所以选择中国成为拯救的关键,是由于导演艾默里奇在去年夏天拍摄影片时,为新闻报道中的汶川地震救灾故事所感动,因而临时挥刀改剧本,将灾难大片全人类共渡难关的决定性地点选在了中国境内。

  中国元素在全球电影创作中成为一种风潮,从《功夫熊猫》《木乃伊3》,从《阿童木》到《2012》……中国元素通过银幕正向全球加速传播。当然,从前中国功夫也令世界影坛如痴如醉,现在是一种更广泛的中国风令全球电影人趋之若鹜。中国形象的高大以及国家的强大是中国元素蔚然成风的首要原因,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下中国电影市场并没有显出疲态,令世界的信心大增,说得直接点,中国市场成为全球电影制作方的兵家必争之地。

  只不过我也有一个迷惑,在国际化的改良问题上,中外大厨为什么有全然不同的表现——中国大厨也想要让自己的作品有“洋味”,但我们的张艺谋陈凯歌们拼了命地在烹饪方式与口味上大作文章,叙事方式甚至故事本身来迎合外国观众,使其更容易接受,却让我们这些地道的中国食客觉得变味。但那些洋大厨们呢?如《2012》这般的特技灾难片,致敬从来无关电影的本质,西餐再改良,也是西餐,让你即使吃到了中国食材,却不觉得这是中餐。大家的心思和底线,这是我们在高兴之余也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