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方日报:详解《大秦帝国》跳出窠臼的历史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0日08:11  南方日报

  风范论

  ○《大秦帝国》中的秦,不再是血性的、扭曲的、疯狂的。只有大义,没有勾心斗角;只有英雄,没有奸恶之徒;只有牺牲,没有贪生怕死……

  对于“秦”题材的影视剧,我们并不陌生。之前有姜文主演的电影《秦颂》,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张艺谋导演的《英雄》,甚至有由黄易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寻秦记》。

  在历史书记载的商鞅变法、焚书坑儒之外,这些影视作品中一些激烈到偏执的历史人物,一些极致到残酷的历史片段,堆砌成现代人对于那个时代的模糊印象,血性的、扭曲的、疯狂的……

  但是电视剧《大秦帝国》跟它们不一样。它对秦的呈现是全景式的,它对秦的态度是颂歌式的,它对秦的理解是颠覆式的。

  我们即将看到的《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主要表现秦国由弱变强的崛起历史,并穿插回顾秦早期历史与六国历史。中心事件是商鞅变法,中心人物是商鞅、秦孝公与战国初期的一批伟人名士。

  《大秦帝国》中只有大义,没有勾心斗角;只有英雄,没有奸恶之徒;只有牺牲,没有贪生怕死……所以在描述它以及它对自己的激荡时,大家不约而同用了这些词:铁骨铮铮、波澜壮阔、气势如虹、大开大合、热血沸腾、气宇昂扬、血气方刚、大义凛然、理想至上、鞠躬尽瘁、豪情万丈……原作者、编剧孙皓晖说起《大秦帝国》的魅力时,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两千多年前那种正源时代,人们精神状态是何其饱满。”

  孙皓晖认为,《大秦帝国》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么多的关注,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当下现实的暗合:“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只有战国末期和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拥有一个极其相似的历史转折点。那个时代面临的基本问题,和我们今天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跟我们现在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转折有惊人的相似,所以我们特别容易理解那个时代所面临的艰难和困苦。”

  当然,《大秦帝国》挑起了部分人激情的仰视,也激发了另一些人的不屑和不满。有观众借用《史记》中关于商鞅刻薄寡恩等负面评价,将“美化商鞅”的矛头直刺过来。孙皓晖却认为,司马迁对商鞅的负面评价经不起推敲,站不住脚。他说,《史记》里对人物评述所表现的历史观,其实是很落后的,“司马迁写先秦时代一共有28篇传记,涉及人物几百个,他对几乎所有的英雄烈士以及敢于为国家负责任的政治家都是持批评态度的,而对那些激流勇退、不想为国家负责任的却高度赞同,极其欣赏。这就表现了司马迁一种陈旧的历史观,如果这种历史观我们不去超越和澄清,那就无法赋予《大秦帝国》的历史真相。所以,《大秦帝国》以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建立起新的秦文明理念,它和两千多年来传统旧史学家的史观确实差异很大。”

  不过,不少人认为,剧中表现出来的所谓全新的文明史观,带有强烈主观性,与当下的世道人心相悖。孙皓晖也承认,《大秦帝国》创造的这种历史观,如果用“世道人心”去衡量的话,那确实有很多相背离的地方,“因为我们所谓的世道人心,是两千多年来儒家文化侵染下的扭曲变形,平和近于怯懦。《大秦帝国》所创造的那种人文理念,与当下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为什么能够引起正面反响?就是因为我们还是热烈地希望能够改变自己,想往前走,希望有一种东西能够推动我们产生一种新的文明理念。虽然《大秦帝国》与当下世道人心不合,但是却得到当下世道人心的共鸣。”

  画面雁过长空有如大片

  风格论

  ○秦魏大战、魏国攻韩,以及庞涓阵亡的著名马陵之战,均是几十万人的大战。黄健中害怕自己贪图场面的浩大与奢华,忽视其中的战略战术和作为个体的人性。

  “大片式雁过长空的深邃画面、气宇昂扬的英雄人物、金戈铁马触目惊心的战争场景,一亮相就骤然把人们拉入到两千三百多年前那个大开大合的时代……”有人这样评价《大秦帝国》带给自己的视觉感受。

  看这部剧的时候,很多观众迷恋于这种古朴广袤、苍茫厚重的风格。导演黄健中对这个方面有非常深入的思考。《大秦帝国》涉及大小战争场面10余个,其中秦魏大战、魏国攻韩,以及庞涓阵亡的著名马陵之战,均是几十万人的大战。他怕自己也陷入近年来拍古代战争大场面的误区:贪图场面的浩大与奢华,忽视其中的战略战术和作为个体的人性。所以他认为,要表现大气、厚重,大场面必不可少,但要避免“万人大体操”,“战争戏的形式感不能太强”。

  “秦锐士,魏武卒”,这是说秦国的骑兵很强,孙皓晖在写剧本的时候就很明确,战国时候打仗是通过吹号、击鼓等方式,主将是在战车上用旗号进行指挥的。拍摄战争戏的时候,他们从北京军区请来了200多骑兵。“真正打仗的时候,士兵肯定不会像国庆阅兵那样整齐,他们有自己的战略战术,再好的部队也不会像体操般整齐划一。譬如在拍战争戏时,大家都拿着盾牌排成一列,我不需要他们整齐,只需要他们把盾牌都举起,变成像小城墙一样的防线就可以了。”

  当然,细节再真实,“大场面”还是最基本的,而这往往意味着花钱。电脑师曾建议他不用搞那么大,来80个步兵,20个骑兵,2辆战车就可以“做”出来。黄健中坚决反对,他知道两者之间的效果区别。所以在大场面拍摄时,往往至少200匹马,群众演员500多人。

  他的另一个结论是:风格要通过人物来体现,如果没有这个核心,场面再大也无法吸引观众。“场面其实只是为了展现人物所处的背景,最后的厚重感,还是要通过人物的情感来展现。”他举了一个例子,剧中“商鞅变法”,在河滩上杀了700人,这史书上有记载。秦孝公不可能一开始就接受,因为他比较亲民爱民,但是最后秦孝公与商鞅两人之间相互理解了。“这就是结合大历史背景下的大历史事件,体现两个人物间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让人觉得气势磅礴。”

  为了符合整部剧的风格,《大秦帝国》中的服装色彩非常简洁明晰,就是黑白红,完全的大色块,一点也不繁复。说到这个,黄健中挺得意:“我专门从电影学院请来了一位叫马迎波的美术设计的老师,我对他的要求只有一条,那就是:秦人尚黑,但这种黑不能是单纯的、一般的黑。我把这种‘黑’定义在从灰色到黑色这个区间里头。”因为拍摄的时候很多都是中近景,后来马迎波就对领口做了一些变化,加入了红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就这样一个小细节产生出了一种简洁朴素的美感。当时秦国比较穷,丝绸不多,为了展现这种现实,服装设计在布料市场上挑选了像窗帘布这样的粗布作为原材料,做成了秦人所穿的“布衣”。商鞅是一片黑中一抹张扬的白,这个颜色是为他特别设计的,“为了衬托他的书卷气和志存高远的情怀”。女子则是张扬的大红色。“叶锦添那种过分的艺术化和形式化,跟我们的想法不一致。”

  深沉含蓄而又浪漫悲壮

  风情论

  ○看看《诗经》表现出的人物情感世界是何等具有风情,那是那个万物初生的时代一种必然的生命体现。

  能够吸引这么多观众,包括年轻观众和女性观众,《大秦帝国》绝不只有金戈铁马。铁汉的柔情才更难得,而很多人也从中看到了“历史的风情”。

  孙皓晖很认同这种说法。他说,那个时代确实是一个充满风情的时代。“不说别的,你可以看春秋时代产生的《诗经》,它表现出的人物情感世界是何等具有风情,那是那个万物初生的时代一种必然的生命体现。”

  不过,《大秦帝国》里面的人物,内心的浪漫和诗意常常自然流露出来。让黄健中难以忘怀的一段,是秦献公老年到了秦国老兵兵营,漫天风雪,北风肆虐,秦献公问这些追随他戎马一生的老兵,自己的两个儿子里谁为储君才好。“那些老兵的身体都残缺不全了,但他们的精神饱满,天寒地冻而他们热血沸腾,有一种悲壮的浪漫。”

  “秦孝公”和“商鞅”的关系也让人动容。这两个近乎完美却又截然不同的男人形象,成为很多人的观剧乐趣所在。甚至有人说,两人可望取代陈道明、陈宝国,成为新一代的“师奶杀手”。黄健中听到这种说法后大笑,称他从来没想过这些,但是他们的关系肯定会引起大家的兴趣,并会引起大家的思考———男人就应该拥有像秦孝公、商鞅这样的大气,男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这样的大情怀。他们之间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断袖”之情,而是超越友谊的一种很特殊的情感,所以才有商鞅所说的“公如青山,我如松柏”那种感觉。

  当然,这种深沉含蓄而又浪漫悲壮的“风情”,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商鞅与白雪之间的爱情。孙皓晖曾表示,情感方式是一个时代极为重要的精神符号之一,尤其是男女爱情方式。假如没有男女情感方式的“历史情感的这一个”,那个时代精神就不完整。所以,《大秦帝国》中的爱情戏很重要,也很特别,正如有评论者所说:即使儿女私情,也颇有大义凛然的味道,更伴随着无限的理解与牺牲。

  在这个部分,黄健中用了最极致的浪漫方法来表达,催人泪下。“他们之间有真挚的爱情,也有结合,有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了国家他们又勇于牺牲。最后一场戏的车裂,我绝对不希望直接表现出来。电视剧既要有历史的写实主义,也应有自己心里的一种超越时代的浪漫色彩。所以最后的场面我就用了《窦娥冤》的方式进行表现。”

  那一幕,漫天飞雪,英雄美人携手相望,二人共饮毒酒,笑容嫣然,相拥倒下。黄健中透露,他们拍摄的时候只有一天下雪,于是当天就赶紧改变计划,把其它工作都停下来。组织部队、马队和道具等从郑州黄河边来到拍摄地,用了一个下午和另外一天上午的时间,几乎所有雪景的戏都在那段时间拍了下来。“我们飘的雪不是用电脑特技做出来的,而是用了四台造雪机,借风势弄出来的。我过去拍影视作品一直都希望把这种抒情浪漫拍出来,而这部电视剧展现了我自己艺术的另外一面。”

  雪藏两年多后终获允播本报专访主创全面解析

  《大秦帝国》今天起在搜狐网进行高清网络首播,18日晚起在陕西、河北、河南、福建四家卫视播出。

  这个消息对这部电视剧而言来得有些晚。因涉及过多的法儒之争,《大秦帝国》历经数次雪藏、反复修改,直到再度减弱法家思想的痕迹,将51集删成48集,才在拍摄完两年多后终获允播。

  但这部电视剧值得你如此之久的等待。早已等不及的人们,通过网络和DVD,把“中国电视剧的里程碑”这样的赞誉给了它,他们将其和《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相提并论。豆瓣网上,《大秦帝国》和美剧竞争,跻身电视剧排行榜的前5名;他们自发组建《大秦帝国》官方网站,秦孝公和商鞅悄然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群。本报几位记者在看完之后,同样推荐你,一起去看这个“中国历史上的黑洞、一个巨大的兴亡之谜”的大秦王朝复兴、崛起到统一进而衰亡的故事。

  《强秦九论》乃商鞅谋划强秦的变法大纲,“强”是动词;今天我们借用在这里的“强秦九论”,则是电视剧《大秦帝国》的风骨、脉络和血肉,“强”是形容词。我们专访导演黄健中、原著作者及编剧孙皓晖、主演侯勇等人,为你全面解析这部颠覆之作。———编者

  策划/统筹:李平科蒲荔子

  版式统筹:夏彩霞

  本版撰文:

  驻京记者陈祥蕉实习生吴敏平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