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晚报:笑过《三枪》留下“三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17日14:09  北京晚报
北京晚报:笑过《三枪》留下“三思”
《三枪》剧照

  《三枪拍案惊奇》果真够“惊奇”:4天过亿的票房,“张艺谋”们的腰包鼓了;数千万次的点击率,不少媒体偷着笑了;而本想掏钱找乐的影迷们,走出影院后却伤心地“哭”了。铺天盖地的影评倾泻而至:有人赞美《三枪》成功的运营模式;有人斥其为一场不折不扣的“圈钱运动”;还有人称其为张艺谋的“人民战争”……

  “圈钱”有理?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曾说:“电影是对投资人负责的艺术”。赚钱,是电影投资方、制片方和发行方的不变法则。

  《三枪》的投资人肯定不担心票房,因为他们“懂营销”:以张艺谋、张伟平等为他人狂热追捧的制作班底,以小沈阳孙红雷闫妮、毛毛等为主的明星阵容,以及以豪华布景等为主打的大制作理念成为《三枪》的“招财”模式。据《贺岁档观影调查》的结果,近70%的受访者因“导演和明星阵容”而一定购票观看,由此可见导演和明星的品牌感召力。

  《三枪》上映4天来,票房已达10132万元。难怪有人说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钱游戏”。电影票房再好,还是有人会批;国际获奖再多,还是有人不看;观众需求再大,还得求平衡。“媚俗”还是“崇高”,是每位导演一生的难题。

  张艺谋说:“在‘媚俗’与‘崇高’之间,我们往往顾此失彼。有人说商业电影低俗、堕落,但能赚个盆满钵盈;有人说纯艺术电影晦涩、难看,但能屡获国际大奖。关键是导演自己要先想明白,无论拍哪个都得做好挨骂的准备。”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认为,中国仍处在电影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为获得资本积累过分追求高票房而忽视思想性,是这一时期的最显著特点;主流院线的观众群集中在20岁至30岁之间,以他们为市场进行创作,难免出现浅薄的倾向。

  “炒作”有方?

  如果没有媒体的“炒作”,再强大的制作团队和明星阵容也无法收回成本。

  大街上,《三枪》广告让行人成为“俘虏”;报纸上,影评人的“赞歌”让读者蠢蠢欲动;电视里,《星光大道》之“《三枪》专辑”让观众“赏心悦目”;网络上,充斥着各大门户网站娱乐头条的视频拍摄花絮让网民眼花缭乱……撒“网”占“道”、包机宣传、大型晚会、访谈节目,无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我们需要借助媒体的平台做双赢选择。”《三枪》投资人张伟平直言不讳,通过媒体抓住观众的好奇心,就能赢得高票房。

  然而,有些媒体欣然接受各式各样能够带来高点击率、高收视率和高发行量的噱头,甚至主动出击。“影视发行方和某些媒体的关系,如同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双赢互惠、合作共荣’。”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炒作”,实际是媒体的一种议程设置:我给什么,你看什么,反复不断,吸引观看。《三枪》的媒体炒作,靠的是神秘的卖点、名人的效应和说一半留一半式的“半抖包袱”。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指出,从根本上讲,媒体出于自身的利益,用吸引眼球的手法达到推销自己的目的,实际是媒体利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谋求私利。

  出版人洪晃等人透露,电影发行方、影评人和少数媒体形成了“话语霸权团体”。“有些影评人联合媒体发文,逢大师必说‘南坡腕(No.1)’,枪手、枪稿不计其数,害得假新闻漫天飞,观众被骗入影院后痛斥片子臭,令中国影评界蒙羞。”

  “媒体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为谋求点击率、收视率和发行量,还是为服务大众?当媒体沦为电影投资方、制作方和发行方代言的工具时,其社会公器的功能也就彻底丧失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周孝正说,在各种利益的诱惑下坚持媒体的职业操守是对自身职责的诠释、是媒体权威性的保证。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