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月围城》:希望在,死并不可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2日17:20  新浪娱乐
《十月围城》:希望在,死并不可怕

《十月围城》海报

  文/云飞扬

  1906年的中国,孙文在香港,给了陈可辛以机会,传统港片的价值观确实不曾如此心怀天下,然而在“君子”、“大丈夫”、“知己”等要素的配合下,《十月围城》将古典中国的任侠精神与孙文所代表的近现代革命相结合,将复杂混沌的历史做简单化处理,将同盟会、立宪派、保皇派、地方实力派、皇族内阁等等取舍为二元对立,很难说是不在投机取巧,但是陈可辛迎合观众的努力没有白费。当下的观众喜欢在二元对立下的人性化设计,只要将正方人士塑造的有血有肉,那么是可以将历史简单化的。匆匆上阵的王学圻和组织并不严密的义士们,竟然像没有设置好的游戏中一再通关,剧情的合理性不足以说服编导及观众,尽管我也被他们的牺牲和绚烂的动作所吸引。

  希望令死亡升华,信任构筑生命的意义,我群、我城、我民、我国便是区分敌我的天然标准。在我看《十月围城》之前,很怕过于煽情过于民粹。看完之后,虽然觉得还是有些煽情近乎民粹,但毕竟电影中的义士是有了希望之后才死的,(爱、情、友)情之为物,在乎真诚,于是我原谅了他们并不知道孙文是谁,那位逸仙博士带来的却是希望,阶级、民族、革命等等其实他们并不太懂,他们相信的是自己的眼睛和体验,于是孙中山成为“希望代言人”,为了他牺牲是值得的,所谓舍小我以求得大我。希望在,死并不可怕。

  《十月围城》带着强烈陈可辛制造的特色,他永远是最懂得计算的电影人,只比观众快半步,这是最适当的距离。陈德森十年努力的结果,是一座中环和灿烂的人生之戏剧。影评在当下的有限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宣传与反宣传、炒作与反炒作。既然当下电影票房的话事权更多在中影及华夏、和具体的院线经理手里,影评和媒体上的正负面信息更多是为实际的上座率负责,这权力究竟有多大?其实很难说,假设电影没有足够的话题性,影评更多是给出品人和编导看的。

  一百多年之前的中国,是极端驳杂的末世,所谓大争之时,“体”与“用”之争。陈可辛和陈德森用接近两位数的编剧度桥,在技术和细节上都已经做到尽可能的出色,死得越残酷,越能够说明革命的正当性、必要性、必然性,这是陈可辛制造的逻辑。这是电影的正统观念,从以张彻为代表的邵氏电影到人人制作,其实并无实质改变。这无从证明香港是不是文化沙漠,香港主流电影中的国族认同向来是简单的,对于清廷的质疑、愤怒和反抗、颠覆也不过是老生常谈。胡军饰演的角色被剃去眉毛,并且被老师梁家辉击毙,大有深究之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年我在读到这句话时有些不以为然,想那意大利人真是耍滑头,但是《史记》确实是太史公兼中书令司马迁的历史,他的老板汉武帝都不能损害。尽管我知道历史发生之后,就不能还原或仿造,无论是煽情范儿悲情调儿还是冷漠视之热衷其间,历史毕竟都发生过——然而当代人追溯历史时,通常是要“演义”一些的,历史教科书往往更是如此,假若不信请参看100年来大清国、中华民国、新中国历年的教科书(历史、语文和政治课本等),历史当然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SO,历史当然是后设历史,那么本篇影评也绝对是后设影评,前面自然有了成千上万的影评,已经不需要我赘述剧情和高潮。但我必须要指出的是,“我的朋友”胡适之博士本来说的是历史不应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