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达》再次运用最牛逼的技术和最完美的电影语言缔造了一个票房神话。这位非大片不拍的导演没让世界失望。短短17天,《阿凡达》全球票房超过10亿美金。卡梅隆一跃成为全球唯一一位拥有两部全球票房超过10亿美金的导演。他就像片中那个骑着巨龙归来的魅影骑士。我们的“世界之王”再临了。
《阿凡达》是部再主流不过的电影了。这种主流气质似曾相识,又屡试不爽。从《阿凡达》里,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主流电影人的思想和意志,更可以看到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差距。于是,我们策划了这个连载,让大家可以从《阿凡达》里全面了解美国、美国电影和美国文化。
第二章:殖民
美国人自诩为清教徒创建的国家。但实际上,北美大地真正的主人是印第安人。据统计,美国西进运动中约有100万印第安原住民被屠杀。
最早一批从东岸登录来到北美大地的欧洲人确为清教徒。他们拥有坚定的信仰和较高水准的文化。但随后来到这片“自由之地”的拓荒者的成分便显得有些良莠不齐了。武器与发展程度的不对等令原住民的权益自然受到侵犯。同其他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一样,美国这个手上沾满鲜血的暴发户国家日后要不断为先人犯下的罪过反思。
《阿凡达》里,地球人为寻找超导能源,于是希望赶走纳维人的情节基本就是北美大陆殖民史的折射。类似的故事在凯文·科斯特纳的《与狼共舞》里有最直白的体现。不同的是,《与狼共舞》中的浪漫夹杂着宿命的酸涩,《阿凡达》则结合了希腊神话般的浪漫英雄主义,给了故事以美好结局。
尽管《阿凡达》在美国是PG-13的电影,展现地球人与纳维人杀戮的桥段却跟真实战争无异。不论地球人还是纳维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英勇的原住民以血肉之躯和冷兵器与武力强大的地球人抗衡。这种武力上的不平等也让人更倾向于同情弱者。这也是《阿凡达》成功的一大要素。战争开始后,观众不再是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甚至不再是地球人。观众真正跳了出来,成了无国界,甚至无宇宙界的人种。这是卡梅隆的巨大成功。这种可以让旁观者忘记身份的艺术手法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Mr. Olympia/文 去他的博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