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我们缺的不是技术是“寂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1日09:33  天天新报

  作者:斯月

  看完《阿凡达》,我瞠目结舌,半天没有回过神来。电影已经到达如此神奇美妙的境地,似乎用任何语言去评判,都会显得苍白无力。许多人都会把影片给人的震撼归功于对3D数字技术的深度开发和娴熟运用;也有行家一针见血地指出,《阿凡达》的成功是先进技术演绎了编导超乎寻常的想象,才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因此创作人员的想象力是第一位的。这话很有道理。我们可以花重金去购买最先进、尖端的设备,我们也可以选派最优秀的人才去拜师学艺,但想象力是无处可买无人会教的。

  我决不排斥技术和想象力在电影创作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恕我直言,在眼下的中国即便拥有一流的设备技术,和类似于卡梅隆这样敢于天马行空的精英人才,要制造出像《阿凡达》这种令世人刮目相看的超级大片似乎是天方夜谭。因为我们缺少孕育《阿凡达》之类的环境和氛围,缺少像卡梅隆那样能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的艺术家。

  “十年磨一戏”,自古而然。从构思到剧本,一稿一稿地改,一遍又一遍推倒重来。拍摄时,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精雕细刻,每一个细节都得反复论证、仔细推敲、精心设计,谨慎拍摄,来不得半点马虎。3D数字技术就更耗时间、更花工夫、更会“为伊消得人憔悴”。试想,卡梅隆能在长达近五年的时间里,每天承受着数亿美元投资的沉重压力,避开灯红酒绿的喧嚣尘世,沉迷在《阿凡达》里,需要多强的信心和毅力,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和贡献。今天我们惊羡他的成功时,更应该看到他的成功是心血汗水融合着激情才智打造出来的。

  重新审视一下自身。我们有没有这样的勇气、耐力和韧劲去承担如此艰巨繁重的创作?在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我们还能“坐怀不乱”、自甘寂寞吗?事实是,拜金和浮躁,使我们这支队伍中忠实于职业理想、执着于艺术追求的艺术家越来越少。为了钱,一些人可以丢弃创作的规律、忽略作品的质量、无视观众的感受,图快求省,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把创作降格为制作,把演艺混同于工匠,十天半月写就一个剧本,一两个月搞定一部影片。结果,特技片成了喜剧片,喜剧片又成了被拉长的二人转,还有更多的则成了片库里的闲置片。这么做,虽然自己的钱包看涨,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但投资人的血汗钱却打了水漂,电影的名声也悄悄地被阉割遭剥蚀了。

  我们常说,创作需要全身心投入的状态,需要进入规定情景而忘掉自我,需要长时间地品尝寂寞和孤独。惟有此,才能出精品,出经典,才能成为大家。我们期待中国的卡梅隆早日出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