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汇报:《阿凡达》票价过山车谁来踩刹车?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2日12:17  东方网-文汇报

  原本酝酿从昨天开始涨价的IMAX3D《阿凡达》,最终宣布维持原价,最高票价仍为每张150元。这个消息让《阿凡达》上下激烈起伏的票价成为一页意义非凡的历史:短短7天里,从最初的150元跳到200元,维持原价的消息背后是IMAX3D《阿凡达》1月份的票已全部售出,1周卖出了1个月的票!无独有偶,全国各地院线“涨价”和“酝酿涨价”的传闻不绝于耳,“维持原价”的消息反倒成了新闻。从1990年代“分账电影”开启“大片时代”的“高票价”,到现在“后《阿凡达》时代”的票价过山车,电影票价究竟谁说了算?

  市场机制,涨价不违规?

  导致《阿凡达》购票场景如同购买春运火车票般的主要原因,是国内IMAX3D银幕的稀缺。目前全国只有11块符合IMAX3D放映标准的商业影院银幕。在《阿凡达》上映后,相关院线几乎都有涨价的计划。在上海,有观众就预购到了票面200元的《阿凡达》,外地IMAX3D版《阿凡达》的票价也有不少上浮20元至30元的。在上海宣布维持原价后,院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对已经销售的“涨价”票进行妥善处理,预备处理方案包括补还差价等。尽管维持原价的消息可以让影迷稍感安慰,但是下一个《阿凡达》出现时是否会再次出现过山车式的票价风潮?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2001年后,电影票的定价权交由电影院线,由其按照市场规律自主定价。价格主管部门和影视管理监督部门不再干涉具体的定价行为。只要票价公开明示,不存在陷阱消费,就符合定价规定。同时,只有关系到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商品调价才会启动听证机制。电影票定价并不属于这个范畴,要干涉影院涨电影票价,目前没有法律依据。

  左右电影票价的市场因素包括影片的投资、导演编剧演员阵容、安排的档期、同档期的电影等。观众最直接的感受则是影片越长,电影越贵。最近的《2012》、《阿凡达》都是超过2小时的电影,所以影片的票价都高于之前的电影,票房也都屡屡被刷新。

  “取脂定价”,瞄准的是兴奋

  商业电影作为快速消费品,在最短时间内换来最大利益是无可厚非的操作,特别是《阿凡达》这样高投入的影片,如果要等DVD、小说等衍生出版物甚至玩偶等跨行业商品产生盈利,几乎是资本投资的“漫长噩梦”。

  一位广告人告诉记者,“取脂定价”是电影票定价中运用最多的规则。就像牛奶最上层是营养丰富的乳脂一样,电影票房瞄准的消费者就是人群中的“乳脂”——容易被电影宣传引得兴奋而按捺不住掏钱的消费者,而不是愿意在几个月后等电视播出或者看碟片的观众。“取脂定价”的价格一般远高于平均成本。不过,“取脂定价”的条件也挺苛刻,首先产品的质量和形象必须能支持高价,其次竞争者无法轻易进入市场、压下高价,最后还得有足够多的消费者支撑高价。IMAX3D版《阿凡达》的稀缺性和高技术含量以及众多影迷的追捧,几乎就是“取脂定价”最形象的例子。

  同时,“取脂定价”就好像电影定价的油门说明书,推动着电影票价步步走高。“分账电影”出现之前的1989年,我国电影票的均价约为0.25元一张,而当年全国票房收入是27亿元;2008年电影票价涨到40元至60元左右,总票房为42亿元。观众人数实际上在减少。《少林寺》用0.15元票价创造的3亿元票房,换算成观影人数,把包括《泰坦尼克号》、《亡命天涯》在内的引进大片远远甩在后头。有电影人提醒说,从观影人数考量,电影市场其实在萎缩。票房火热的电影,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和蔼可亲”,只是不知道谁来为“贵”族票价踩刹车。

  本报记者  王磊  实习生  胡敏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