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精品购物指南:电影还有什么不可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2日14:05  精品购物指南
精品购物指南:电影还有什么不可以?

詹姆斯-卡梅隆

精品购物指南:电影还有什么不可以?

《阿凡达》中国热映

精品购物指南:电影还有什么不可以?

《阿凡达》的出现,是3D技术和电脑特技的极致盛宴,标志着技术第一次走在了想象力的前面

精品购物指南:电影还有什么不可以?

詹姆斯-卡梅隆与萨姆-沃辛顿

  《阿凡达》正式登陆中国已有一周的时间,随着它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到来,如今,人们已经深刻体会到了“3D电影元年”这一说法的准确性。就像有位观众在看完影片后所感慨的,“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好像就看过两部电影,一部是《阿凡达》,一部是剩下的所有其他电影。以前进影院觉得自己是在看电影,这一次走出来,却觉得自己好像是体验了电影一样。”《阿凡达》似乎在用163分钟的时间告诉观众,电影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纪元。纵观世界电影技术的发展史,似乎每一部如此具有标志意义的影片,都总能为人们带来不一般的震撼。

  视觉蒙太奇 电影艺术的语言

  当卢米埃尔兄弟在19世纪末拍出历史上最早的影片时,他是不需要考虑到蒙太奇问题的。因为他总是把摄影机摆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即全景的距离,把人的动作从头到尾一气拍完。后来,人们发现胶片可以剪开、再用药剂黏合,于是有人尝试把摄影机放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距离、角度拍摄。他们发现各种镜头用不同的连接方法能产生惊人的不同效果。这就是蒙太奇技巧的开始,也是电影摆脱舞台剧的叙述与表现手段的束缚,有了自己独立手段的开始。

  一般电影史上都把分镜头拍摄的创始归功于美国的埃德温·鲍特,有人认为他在1903年放映的《火车大劫案》是现代意义上的“电影”的开端,因为他把不同背景,包括站台、司机室、电报室、火车厢、山谷等内景外景里发生的事连接起来叙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里包括了几条动作线。

  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历史贡献在于改变了影片的构成单位。以前是场景,一般的影片一部就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的视点是固定不变的。格里菲斯把镜头作为影片的构成单位,由若干镜头构成一个场景,由若干场景构成一部电影。1915年和1916年拍出了里程碑式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格里菲斯凭借艺术家的直感运用了蒙太奇手段,而没有把他条理化,进而总结上升为理论。

  蒙太奇学派出现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期的苏联,以爱森斯坦、库里肖夫、普多夫金为代表,他们力求探索新的电影表现手段来表现新时代的革命电影艺术,而他们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对蒙太奇的实验与研究上,创立了电影蒙太奇的系统理论,并将理论的探索用于艺术实践,创作了《战舰波将金号》《母亲》《土地》等蒙太奇艺术的典范之作,构成了著名的蒙太奇学派,把电影艺术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从无声到有声 第一次重大技术革命

  一直以来,人们始终在寻求消除哑巴电影这一缺陷。卢米埃尔和梅里埃就用过让人在银幕后面说话的方法;后来又运用字幕的方法;电影放映时用乐队和钢琴伴奏;留声机放唱片配合放映……到后来,声频真空管、光电管的出现,解决了声音放大和声画同步的问题。

  以1927年的《爵士歌王》为标志,有声电影便是从那部片子开始的,1929年的《纽约之光》是百分之百的对白片。

  声音的出现,一方面大大丰富了电影的内容和形式;另一方面则破坏了无声电影时期的电影语言。电影又回到了舞台剧的老路,这遭到了无声电影艺术大师们的反对。卓别林曾说:“我的眉毛动一动,就可以抵上几十句台词。”爱森斯坦三人还发了联合声明:对白片破坏了蒙太奇,他们感到茫然。

  然而,声画合一宣告了有声电影的诞生,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的运用,则标志着有声电影的新进步,它成为电影的重要构成元素,使电影艺术迈进了成熟阶段。

  从色盲到彩色  电影披上绚烂外衣

  不仅能再现景物形象、明暗层次,而且能再现景物色彩,这便是彩色电影。现在一般指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电影。在探索色彩的过程中,人们做出了艰苦的尝试和努力。1935年,三色的色彩系统宣告问世,随之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诞生。

  彩色电影具有黑白片所不具备的效果,它看上去更真实,也给电影增加了新的艺术表现力,而成为电影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色彩在电影中的运用,不单纯是为了还原客观世界的自然色彩,也是一种艺术手段,一种直接作用于影片的艺术语言。色彩的运用要从内容出发,根据创作意图和表现内容的需要确定造型的基调,同影片的思想内容协调一致。

  目前,彩色电影负片的照相性能日趋完善,已向着微粒、高感光度、高清晰度、色彩真实等方向迈出了更快更大的步伐。这无疑给电影艺术提供了更优越、效用更高的物质材料,使之有可能拍摄出艺术效果越来越完美的彩色影片。

  从胶片到数字 不只是视觉上的飞越

  闪电狗伯尔特一个飞檐走壁,从观众身边扑过,狗爪子划过大家的脸,戴着3D眼镜的观众们纷纷后仰。坐在前一排的小孩,抬起手,想要摸摸白色小狗躯干上的闪电标志,却落了个空。他们不禁会有此疑问:“闪电狗就在身旁,我怎么摸不着?”一场3D电影,将数字电影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得到了最奇妙的感官享受。

  的确,与胶片电影相比,数字电影有其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这已不言而喻。“数字放映机操作简便,然而更为重要的在于其加密技术。”北京星美影院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鑫介绍,目前中国还暂时没有卫星传输,多使用硬盘传输。发行方将数字节目源拷在硬盘里,这时内容已经加密,分发到影院时会给一套密钥。插入USB接口需要一次性密码,当片子拷入服务器便立即锁死,规定12点才能放映的片子,提前一分钟也无法解密。

  据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技术总监王亚明介绍,为了解决服务器与放映机的双连接容易使数据被盗的问题,厂商将基带连接改为总线连接,甚至将服务器与放映机放置在一个物理机箱中,通过控制面板操作,若打开机箱,系统立即断电,无从盗版。

  “对于观众而言,很难体会到‘胶转数’的时代变化。”万达院线副总经理陈国伟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数字电影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但同样,他也用了“颠覆性”来表现数字电影给整个电影产业带来的变化。

  北京星美影院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袁鑫讲述了中国的第一个数字人物形象——青娜。“表情做得有些生硬,动作还不是很自然。”据袁鑫介绍,青娜是China的谐音,2001年9月21日,一个一头短发的18岁中国小姑娘出现在画面上,这个最早的数字偶像在当时并没有给社会甚至业界带来多大的轰动效应,现在看来更像是5分钟的动画MV。

  其实,在青娜诞生的两年前,《星战前传1》首次采用数字电影放映机在美国的6家影院进行放映。这次尝试标志着数字电影时代从呼声变成了脚步声。

  从2D到3D?电影从此无疆

  2009年伊始,当梦工厂动画制作公司CEO杰弗里·卡岑伯格将2D电影到3D电影的“进化”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进化”和黑白电影到彩色电影的“进化”相提并论时,对于3D电影可能对电影业造成的震撼,人们还只是略带怀疑的期待。当《阿凡达》终于“下凡”,人们才意识到,在3D电影这个概念上,《飞屋环游记》《冰河世纪3》原来都只是序曲。

  从2D到3D,观众走进电影院最直观的感受是:多了一个维度,过去的二维画面变成了生动的立体世界。

  自从2005年11月美国迪士尼首次推出数字立体影片《小鸡快跑》以来,目前在全球已经出品了近20部数字立体影片。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掀起了发展数字立体影院的热潮,美国和欧洲的放映商纷纷开始实施数字3D系统安装计划。梦工厂宣布2009年以后出品的动画影片全部采用数字立体格式,迪士尼也宣布生产的动画片全部采用数字立体格式……

  《阿凡达》的出现,是3D技术和电脑特技的极致盛宴,标志着技术第一次走在了想象力的前面。今后的电影人可以展开创意的翅膀任意翱翔,能飞多远,就能拥有多广的领地;能飞多高,就能触摸多高的苍穹。电影,从此无疆。

  专访 JAMES CAMERON“詹神”驾到

  他曾在奥斯卡颁奖台上跳起来大喊“我是世界之王”;他被誉为“电影之王”“好莱坞最恐怖的人”;如今,他又有了新称号——“3D电影教父”。早在两年前,他就预言了2009年将是立体电影时代的开始。他,就是带着“潘多拉星旅游推广团”绕过大半个地球后终于来到中国的詹姆斯·卡梅隆。当所有的头衔和光环褪去后,人们发现坐在大家面前的他,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热爱电影技术的蓝领、一个身体已经发福的电影梦想家、一个时刻准备带着全人类去梦境里环游的55岁的电影导演。

  《北京》:您觉得怎样的影片适合制作成3D电影呢?

  卡梅隆:我觉得所有的电影用3D看,效果都会更好一点儿,这取决于制片人。过去,3D大多运用在动画片和一些低成本的恐怖片里,《阿凡达》就是要把3D技术带入主流市场,告诉大家即使是严肃电影的创作者也能利用这种工具。事情的发展是一开始都是黑白的,无论是电视还是电影,之后人们发明了彩色电视机,电影工作者就开始想,总不能去电影院看到的还没有在家的好吧?所以才会很快有了彩色电影。

  《北京》:正如您所说,把想象力通过适当的技术变成现实不仅需要能力,还要有足够的资金,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这两者似乎已经成为令不少电影导演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在您筹拍《阿凡达》的过程中,是否也为技术和资金烦恼过呢?

  卡梅隆:为执导《阿凡达》等了这么长时间,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要等待非常成熟的电脑特效技术,然后才能进行相关的制作。另外,我本人非常重视全球3D电影的放映。由于当时全球3D影院不够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等到2005年才开始制作该片的原因所在。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要确保表演捕捉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让演员的表演不会出现任何损失,换句话说,我们电影里的这些角色,都是由真人来演出的,我们希望能够把他们表演时的面部表情和一些细节动作百分之百地表达出来。

  《北京》:说到表演,在《阿凡达》中,近7成都是由CG(计算机图形)完成,这也不由得让人们开始疑惑,如果CG特效技术发展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那么,人类的表演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卡梅隆:我不相信电脑能完全模拟出人类的表情。它不能创造精神和思想。电脑只能充当把真实转化到想象世界的工具。作为一个科幻小说作家,我能想象也许有一天人工智能发展到可以完全模拟人类的表情,但这也是为什么它们叫“人工智能”,而并不是“人工心智”的原因。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会哭,不会爱,他们就永远成为不了人。只有人本身能创造情感,并且能带动观众产生情感。我认为好莱坞对《阿凡达》里的CG运用存在很多理解误区,《阿凡达》里虚拟角色的表情并不是用电脑而是百分之百由演员创造出来的。即便观众看到的不是演员的脸,但角色的表演,包括眼部、唇部任何一丝变化,都是由演员来完成的,这也是表演。撰文/白伟林 王璟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