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法国电影大师侯麦:如沐春风的温和与低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6日13:53  中国新闻网

  如沐春风的温和与低调

  ——纪念法国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

  一直到80岁,他的电影始终是在探讨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与友谊。无论是年轻人或中年人的爱情心境,竟然在七旬老翁的作品中得到最洗练透彻的诠释,也是影史上的异数

  文/梁良(发自台北)

  21世纪刚进入另一个新的十年,法国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便在1月11日于巴黎与世长辞,高寿89岁。当年的法国新浪潮五虎将之中,只有特吕弗英年早逝(今年是他逝世26周年),其余4人高达、雷奈、夏布洛都老而弥坚,仍在第一线拍片,侯麦本人在2007年才执导完封刀作品《爱情誓言》(Romance of Astree and Celadon)。毕竟岁月无情,而侯麦在48年的导演生涯中留下了24部精彩的故事长片,也算是不枉此生。

  侯麦的为人跟他的作品一样低调,完全不像一般电影名家那么爱交际应酬和在大众媒体上曝光,所以连法国人也对这位国宝级导演了解很少。台湾的蔡康永曾在他主持的读书节目中公开说过,他有一个朋友在法国巴黎大学念电影博士,侯麦是电影系的导师,但是一般的法国年轻学生都不太搭理他,认为侯麦只是来学院教课的普通“讲”师,学生们经常昏昏欲睡,每次他上完课就自己默默地收拾包包走人,看来有点凄凉的感觉,根本不会令人想到他是被人膜拜的电影大师!跟侯麦合作了20多年的香港剪接师雪莲也透露:她除了为侯麦剪接,亦曾为数部侯麦的电影以“Sebastien Erms”为名做配乐,这个假名正是雪莲和侯麦两个名字组合而成。

  此外,侯麦自10年前开始拍摄了一系列以艺术家的模特儿为题材的短片,每部10至20分钟不等,完成后都没有面世。这些消息的曝光,让影迷可以多了解一些侯麦的真性情。也许,这种低调个性得追溯到侯麦在电影导演之路起步时的步履维艰。

  40岁事业起步

  埃里克-侯麦1920年12月1日生于法国洛林地区的小镇南锡,原名尚马里-莫里斯-舍热(Jean-Marie Maurice Scherer)。大学毕业后他移居巴黎,第一个职业是当教师,不久转行当新闻记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翌年,他以笔名Gilbert Cordier出版了唯一的小说作品《伊丽莎白》。不久,侯麦的兴趣转向电影评论,整天泡在法国的电影数据馆,因此认识了一批日后一同改变了法国电影历史的年轻影迷:特吕弗、高达、希维特和夏布洛。

  侯麦在这段期间非常祟拜拍过《贪婪》等片的大导演艾力克-冯-斯特劳亨(Erich Von Stroheim)和写了《傅满洲》系列的小说家萨克斯-侯麦(Sax Rohmer),于是将他们两人的姓名组合成了自己的艺名埃里克-侯麦(Eric Rohmer)。

  1950年,侯麦成为权威杂志《电影手册》的影评人之一,他曾与夏布洛合写过一本研究美国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书《希区柯克:他的前44部电影》。1956年,侯麦接下了二战后西方最重要的电影批评家和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的主编位子,连续做了7年《电影手册》的主编,直至1963年因为受不了杂志社的一些激进派同仁批评他保守,才离开了这个培育出一大批新浪潮电影主将的大本营。

  侯麦在担任影评人和杂志编辑期间,已经尝试亲自拍电影,先是陆陆续续完成了5部短片,在1958年才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故事长片《小小模特儿》,可惜此片却因故被迫半途而废。第二年,侯麦再度挑战故事长片《狮子星座》,这次影片虽然完成了,但放映后反应冷淡。而在同一年,在《电影手册》的哥儿们高达导演了他的第一套长片《断了气》、特吕弗开拍了他的处女作《400击》,则轰轰烈烈地打响了“新浪潮”的招牌,侯麦当时的心情如何可以想见。

  60年代初,侯麦着手开拍他的《六个道德故事》(Six Moral Tales)计划,把18世纪的一些寓言故事改编成现代背景,内容均围绕着友谊、爱情、道德等相关命题。1962年推出系列的第一部《蒙梭的女面包师》,其后陆续推出《苏珊的事业》(1963)、《女收藏家》(1967)、《慕德之夜》(1969)、《克莱尔之膝》(1970)、和《午后之爱》(1972)。

  《六个道德故事》的第一和第二部推出时均未引起太大注意,一直到了第三部《女收藏家》终于叫好叫座,第四部《慕德之夜》更上一层楼,并且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原著剧本”的提名。侯麦总算成功地引起了法国观众的注意,那已经是他成为长片导演之后的第十年。

  侯麦曾将这个系列的故事写成了6则短篇小说,台湾曾出版此书,名为《六个非道德故事》。故事中的男男女女经历了一些最基本的爱情试炼,包括:忠诚、背叛、猜疑、妒忌、心猿意马、似是而非等等,微妙地直指人性深处。这些故事大部分从“男性”角色出发,一再细腻地诠释男人自以为操控了大局,却跌跌撞撞地陷入爱情盲点,想不到最后能全身而退的竟然都是女人。侯麦与众不同的爱情观点,显示了他在两性关系上独到的敏锐洞察力。

  以《六个道德故事》系列中最受好评的《慕德之夜》为例,就能看出侯麦作品的个人特色。故事描述一位男性因为气候太差、雪下得太大,只好留在他心仪的女性家度过一宿。在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的情境下,侯麦采用直接的对话来凸显两个人当时对欲望的心猿意马。但结果呢?这对男女聊了一夜,睡了一夜,以为会发生的事情却什么也没发生!

  60岁成为电影界新宠

  侯麦藉《六个道德故事》系列奠立了使人如沐春风的温和低调电影风格,他的作品吸引观众的地方并不是其表现形式多惊人,或情节多曲折离奇,甚至也没有华丽的场景和服装,而是让他的主角走入简朴自然的真实生活,在其中以理性与感性兼备的爱情哲学进行文明而优雅的博弈,如此即造就了侯麦电影独有的特殊魅力,尤其能捉到法国人的生活情调。

  不过,真正让侯麦在国际影坛上扬眉吐气、令更多观众接受大师作品的魅力,则要到80年代《喜剧与谚语》系列的出现。这个新的系列也陆续拍了6部电影,每部片都以一句法国俗谚为母题,各自发展出一部巧妙的爱情喜剧。这6部片都十分成功,其中3部更在多个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得奖无数,使当时已年过60的侯麦顿时成了全球艺术电影界的新宠儿。

  首建奇功的是1983年导演的《沙滩上的宝琳》,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接着1984年的《圆月映花都》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然后1985年的《绿光》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让侯麦的艺术生涯攀上颠峰。

  我们不妨从《绿光》再深入看看侯麦的独特魅力。法国名小说家凡尔纳在其著作《绿光》中提到:“谁能看见绿光,便能得到幸福。”侯麦便是以此谚语为灵感拍摄这部电影。片中的女主角叫黛芬,这个女孩平日意见特多,在朋友眼中是一名不合群的怪胎。然而黛芬却满心期盼能在那年夏天的度假过程中找到真爱,她的内心充满矛盾,既期待又怕受伤害。她的寻爱过程千回百转,就在她决定暂停休假踏上归途之际,真爱却悄悄地在归途的车站一角浮现了。在电影最后,夕阳西沉、一抹绿光果真从海平面射出,当时全场观众忍不住爆出如雷掌声。

  到了90年代,侯麦创作了他的第3个电影系列《四季故事》,开始于1990年的《春天的故事》,然后是《冬天的故事》(1992)、《夏天的故事》(1996)、最后结束在《秋天的故事》(1998)。从影片的题材、故事的发展、以至那种亲切自然的日记体叙事方式,在老祖父级的侯麦手上完全举重若轻,处处渗透出青春的情怀。无论是年轻人或中年人的爱情心境,竟然在七旬老翁的作品中得到最洗练透彻的诠释,也是影史上的异数。

  台湾的侯麦迷不少,所以曾出版了《四季的故事》一书,除以中、法对照的方式呈现剧本的隽永对白外,还由作者亲赴法国专访侯麦,对其人其事作了第一手报导。

  80岁转向古典历史剧

  在进入21世纪之后,侯麦已大胆挥别他最拿手的爱情小品,转向自己从未拍过的古典历史剧进行新探索,又与时俱进地尝试数字电影的新技巧,其忠于自我的学者本色表露无遗,这种性格也可见于其最后一部故事长片《爱情誓言》。

  本片改编自17世纪作家欧诺黑-杜尔非的长篇代表作《阿丝特蕾》,是一部具有非常浓厚田园牧歌色彩的电影。为了呈现原著中的质朴之美,侯麦煞费苦心,挺着老迈身躯到这个堪称是全法国最具原始风光的奥文尼区拍摄,并将那些以火山岩建造、具有数百年历史的罗马教堂一一入镜。

  侯麦在片头以字卡告诉观众:“《爱情誓言》的故事发源于佛瑞兹平原(作家杜尔菲的家乡),但当地因为已遭工业污染,他只好搬到法国中部风光明媚的奥文尼区拍摄。”没想到电影才在法国上映不久,立即惹恼了佛瑞兹平原的管理委员会,一状告上法院,指《爱情誓言》的法国制片公司蓄意中伤,其实佛瑞兹平原依然美丽如昔。法院以不符司法程序的理由驳回了该项讼诉,但该委员会不肯善罢干休,干脆直接控告侯麦诬蔑。这一连串的控告像连续剧,除了打响两个法国观光名胜——佛瑞兹平原和奥文尼区的知名度外,《爱情誓言》的票房也随之水涨船高,无辜的侯麦竟也因祸得福。

  埃里克-侯麦于2001年9月7日获威尼斯电影节颁发终身成就金狮奖,大会放映了这位法国电影大师当时用最新数字技术将人物合成18世纪法国风景画影像的创新作品《贵妇与公爵》。他们赞誉侯麦是一位“直面自我,在市场经济压力和美学风格变幻中表现卓尔不群”的电影作家,又说他的电影“在记录时代的社会意义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评价都相当公允。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