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良恭俭让,仁义理智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接受的教育,孔子便以“圣人”的形象矗立在每个人的心中。很担心电影《孔子》会延续这种“神”化,但看过之后,发现担心是多余的。相比某些专家教授痛心疾首地声称此片误解了孔子,我倒认为《孔子》是一种比较中肯,值得赞赏的解读方式。
在如今这个诸多思想交融的社会,儒家思想本身就是一个庞大而深奥的学科,再加上历史久远,考据资料有限,所以使这部电影在开拍的时候就注定了它的道路艰难。不可否认,《孔子》是一部诚意之作,是中国文化向世界领域跃跃欲试的尝试。这么多年,人们接受美国大片的意识形态太久了,渐渐地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崇洋。而我们自己的国学却被遗忘在角落。但是经济危机之后,中国以一种经济大国的姿态重新让世界认识,这个时候,关于中国文化的电影也迫切地需要展现在世人面前。回想起奥运年张艺谋用缶在鸟巢中央组成的“和”字,与现在的《孔子》所表达的思想相呼应,向世界宣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思想。
把历史人物通俗化,《孔子》并非先例。《墨攻》改编自日本漫画,该漫画曾在日本获得大奖。而中国观众却对圣人平民化、古典现代化这样的表现形式嗤之以鼻。大家要认识到,在历史上,孔子首先是一个凡人,其次才是一个圣人。《孔子》中描写的圣人也有七情六欲,他会因为仕途不顺而愤懑,对弟子们有偏爱也有漠视,会因为重归故土而欣喜,也会为红颜知己心存激动。正是因为这些真实可信的细节,让孔子这个存在我们头脑中的光环人物变成了一个平易近人的夫子。
《孔子》沿袭了近几年古装电影恢弘大气的战争场面,虽说CG特效与《阿凡达》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不能拿短处跟别人长处比,就好比剥去技术的外衣,《阿凡达》的故事性就会显得非常单调。由于难逃商业片的规则之一——爱情元素,所以就有了争议颇多的“子见南子”,这场描写孔子坐怀不乱的经典暧昧点到即止,话锋微言大义。导演把南子塑造成一个胸怀谋略而风情万种的女子,把南子写高明了,也就衬托了与她对手的孔子的高明。孔子说南子“好德好色”,南子心服。南子也一语道破孔子“世人很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却很难理解夫子在这痛苦中领悟的境界。”一句话如同光芒突然照耀了阴霾太久的心灵,有些刺眼的疼痛,孔子不禁战栗。
孔子是中华文明甚至是世界文明中熠熠生辉的一枚精神符号,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这种文明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而在当代始终没有一部有代表性的电影来向世界宣扬这种精神财富。胡玫是擅长历史正剧的导演,《孔子》从场面调度到历史改编算得上中规中矩,尽管它用了较多的中近景,却更像是把孔子置于一个平易近人的位置。尽管它更改了一些史实,但亦步亦趋的照史实拍摄便成为纪录片而非故事片。作为一个女性导演有些细节镜头处理的很仔细,比如孔子颠沛流离之后重归故土,从沾满泥泞的鞋的特写开始,慢慢摇上孔子的后背与城墙,虔诚的行大礼之后,切到孔子喜极而泣的脸。这些细微的描写以及演员恰如其分的表达,都令观众深切地体会到了孔子作为一个凡人的内心情感。
在这部电影之前,对周润发的演技没有太多的了解,怀疑他是否能担当起这个“圣人”的角色?毕竟小马哥的形象太深入人心了,虽说后来又经历了《卧虎藏龙》、《国王与安娜》的洗练,还是很难把他与孔子联系在一起。而看完电影,着实为周润发的表演叫好,中年的踌躇满志,暮年的仙风道骨,面对南子的动容,颜回之死的悲痛,周润发都驾驭得游刃有余。而且周润发是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的影星,他出演孔子无论是从演技上还是商业上对该片都是加分的,能使《孔子》这部电影更容易被外国观众所接受。
《孔子》为我们展现的是一个失败者,一个与时代对立的理想主义者。满腹礼仪经纶却不懂权术,能文能武却不忍杀戮,当“学而优则仕”在那个社会行不通时,孔子开始了苦行僧般的流浪,在背井离乡的痛苦之中他也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境界。终于,孔子再回鲁国,远离政治,专心教学。礼乐仁和,在战火纷飞的乱世无法实现,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也只是拿儒家作为执政的点缀。在电影最后一幕,孔子把目光转向了屋檐之外,那是一个鸟语花香如同仙境般的世界。也许会有一天,这个世界人人富足,秩序井然,男人有事可为,女人有家可依,施教化以致和谐大同。孙江月
网友说《孔子》
本片把夫子塑造得文武双全,甚至刻意突出了他的武力和军事指挥才能,虽有夸大之嫌,但是作为电影作品,这种适当的夸张从娱乐性的角度去看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没有做得很过分。
——时光网 昨夜西风凋碧树
我因《孔子》的“诚”而感动,对于一个体现人类情感和想像力的、有诚意的作品,我想,作为一个理性的人,是应该去尊重它的。
——新浪网 白玉兰
一个不为时代接受而能坚持自己美好追求的孔子形象,远比不苟言笑的圣人形象可信的多。
——时光网 摩西不夜奔
这样一个题材,恰恰需要大家都去看看,才能得到更多角度的观众解读,才能映射出当下的主流文化方向……——豆瓣网 张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