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报:为啥中国人不祭拜李时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0日09:25  《新京报》

  作者:叶匡政

  近日,韩国明星张娜拉在湖北蕲春李时珍墓前,身着韩服举行祭拜大典,引发了媒体的热议。从网上评论看,指责声居多,“作秀”、“圈钱”、“拉郎配”各种说法都有。当然也有评论认为,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不过我检索李时珍新闻,发现前面数十条,均与张娜拉的祭拜有关。不能不说,张娜拉的祭拜倒是使媒体想起了李时珍这位医圣,有“复活”李圣医的新闻效应。

  很显然,张娜拉的祭拜是一次危机公关,与她此前深陷“圈钱门”有关。张娜拉的父亲称,这次祭拜是为了完成张娜拉外公多年的心愿,她的外公是一名老韩医,对李时珍非常推崇。他还称,韩国学者说李圣医是韩国人是不负责的言论。张娜拉想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尊敬和示好,来消除前些日子的负面言论,树立自己的艺人形象,无疑也是动机之一。

  批评张娜拉的祭拜是“作秀”或“圈钱”,毫无意义。在商业化的今天,能成为热点的文化或娱乐新闻,大多背后有策划团队、有商业利益。中国有句俗话,叫“无利不起早”,大致是今天文化和娱乐环境的真实写照。既然都有策划和利益之争,我们就很难借“作秀”“圈钱”,来否定一个事件的价值。

  从现场视频和照片看,这个祭拜典礼有些规模,是我近年来看到比较隆重的一次个人祭拜。没有策划团队和商业赞助,也不可能有这样的祭拜。不过,张娜拉的这个举动,还是冒一定风险的:作为一个明星,到别的国家去祭拜别国的先祖,需要勇气,如果舆论引导不当,极可能在国内给自己带来巨大压力。联想到这些年,中韩民间在传统文化上的种种争议,我很赞赏张娜拉的勇气。

  李时珍在我少年时代,被看作是一位神奇人物,尤其赵丹演的电影《李时珍》,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极深印象。然而这些年,因为中医的衰落和国内“取消中医”的声音不断,李时珍和他的故事也极少被人提起了。现在竟然是一位韩国女星,让人们有了谈论李圣医的兴趣,不能不说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一种尴尬。一方面,多数人对传统文化早已没有了推崇和敬畏之心;一方面当别人染指我们的文化遗产时,大家又会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一种伤害,这从中韩的诸多争议也可看出。

  这种充满矛盾的国民情绪,如今有愈演愈烈之势。我们很少愿意谈论一个事件良善的一面,更愿意揭示它的丑陋处。前些日子张娜拉一句“没钱就去中国演出”引来的口水之战,也属这种情况。就像成龙周润发要去好莱坞挣钱一样,只能说明好莱坞的强势,难道能得出美国“钱多人傻”的结论吗?

  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宽容地看待各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理性的文化态度。我们不能一方面反感暴力与高压的权力意识,一方面自己也陷入同样的意识。宽容既意味着社会能容忍各种反对的声音,不用担心压制;也意味着人们不再用各种极端观点,来对待自己不理解的文化现象。只有构建了这种宽容的文化心理,国民情绪才能不显得这么喜怒无常、变幻不定、狭隘短视。

  在一个人们轻视中医、遗忘李时珍的时代,一个韩国的家庭愿意用祭拜之礼,表达自己的敬仰之心,正常人体会到的应该是一种尊严和神圣的情感。它提醒我们,要多一些对自己传统文化的尊重,如果我们的这种文化行为多了,一个韩国人的祭拜不可能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