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面对愈演愈烈的“捐款门”,章子怡应当怎么做?
正确的做法是,在补上16万捐款的同时,解释清楚由她募集的海外捐款的来龙去脉,如果这些捐款确实存在,赶紧拿出来,用到该用的地方,如果这些捐款纯属她在虚荣心驱使下夸的海口,穿黑衣戴小白花募集捐款的场面纯属戏剧场景,也要痛下决心进行说明,用“虚荣心”和“海口”作为解释,远比“口头承诺的捐款尚未到位”更有说服力,毕竟,十九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但事实上,她的做法是,由经纪人纪灵灵发表致歉信,以自己工作疏漏为由,揽下章子怡“捐款门”事件的大部分责任,致歉信避重就轻,避而不谈海外捐款,专注于章子怡私人捐款的不足,似乎“捐款门”事件完全因这16万而起。而且,就连这一番解释也漏洞重重,在略通财务常识的群众那里绝对难以过关,纪灵灵的致歉也更像是针对章子怡而非公众——— 她们还是把这件事当做一场危机来进行“公关”,希望时间平息群众的激情,稀释媒体的关注度。
显然,第一种在我们看来“正确”的做法,在她们看来,是完全错误的,那是正常社会、正常环境下的做法,用那样一种方案解决问题,先决条件是,周围一切都按照正常的规律运行,她只有那样做,才能避免更严厉的惩罚,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的利益,但她选择了第二种方案,说明了她对我们的环境的现实认识: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的环境中,在我们这个奇异运行的世界里,以她的位置、资源、人脉,她应当这么做,她可以这么做,这种方案才是有效的,是正确的。
指望她认错,接受惩罚,是我们假设周围一切正常之后所作出的一厢情愿的幻想,而她显然不会这么幼稚。她的发家,就是建立在对现实“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她怎么可能在这么一个关头,抛弃自己一贯的路线,作出风格迥异的选择呢?而且,从事态的进展来看,她的认识很可能又是正确的。
尴尬的只是群众。就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电影《不可饶恕》,在乱世洪荒中,弱者们满心以为作恶的牛仔会在治安官那里受到严厉的惩罚,结果遭遇的却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当周遭的环境不那么正常时,弱者往往成为裸泳者,他们的立场,往往成为一种滑稽的极端主义的立场。
所以,当章子怡做出在我们看来不正确的选择时,她已经又一次胜利了。在所有那些不正确而胜利的人身上,我们一次一次真正读懂中国。
本报特约娱乐评论员 韩松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