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格林伯格》:本-斯蒂勒沉闷的回归之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5日05:41  新浪娱乐
《格林伯格》:本-斯蒂勒沉闷的回归之作

《格林伯格》剧照

  新浪娱乐讯 北京时间2月14日晚7点,由好莱坞大牌喜剧影星本-斯蒂勒(Ben Stiller)主演、文艺轻喜剧专家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执导的竞赛片《格林伯格》(Greenberg)在本次柏林电影节举行了全球首映,和本-斯蒂勒近年的风格截然不同的是:这部独立制作的影片是一部很文艺的剧情类轻喜剧,如果观众期待能在本片中被本逗得捧腹大笑,那么他们注定将很失望,对于喜好无厘头喜剧的观众而言,这部影片恐怕沉闷得足够让人昏昏欲睡。

  格林伯格是一个失意的40岁中年男子,年轻的时候错过了一次靠作曲成名的机会,近日又放弃了工匠的工作,并从纽约跑到洛杉矶、到出门度假的兄长家里帮看家并照顾他的爱犬,并让自己“什么都不干”。格林伯格那出门度假的兄长有一个女助理兼保姆弗洛伦斯,刚刚结束了一段长久的恋爱的弗洛伦斯性格异常温柔,什么事情都优先考虑别人,逆来顺受的她照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徘徊在“和陌生人一夜情之间度过”。两个失落的人不可避免的邂逅,经过了几周(或者说,大概100分钟的银幕时间)两人经历了干柴烈火、彼此患得患失、内心积郁大爆发、互相坦然相对这样几个阶段,直到最后,通过对彼此的关心重新找回了自己迷失的灵魂。

  提到本-斯蒂勒,影迷们现在的第一反应恐怕多是《博物馆奇妙夜》《热带惊雷》这样夸张的喜剧,但实际上如果往本早年的作品里挖挖不难发现如《拜见岳父大人》、《我为玛丽狂》这些非常收敛、温情浪漫的喜剧,《格林伯格》从这一点上应该算是一个他的回归之作,但其实这部影片诺亚-鲍姆巴赫的烙印更重,和《格林伯格》比起来《我为玛丽狂》简直可以算是无厘头喜剧。整部影片没有任何跌荡起伏的剧情、节奏缓慢、情节简单(甚至可以说很乏味)、人物塑造也没什么特色,看完影片后几乎不会对任何一个角色有什么感情可言,和鲍姆巴赫之前的作品《婚礼上的玛戈》(Margot at the Wedding)比要显得沉闷许多。

  影片的主线剧情谈不上任何新意,这类剧情的看点在茱莉亚-罗伯茨时代就几乎被挖掘干涸,在角色塑造和镜头语言方面也没有什么看点,也许除了女主角2次完全没意义的露点、本-斯蒂勒糟糕的发型以及那条帅气的德国牧羊犬外,别的要素在观影结束10分钟后恐怕都会从脑海中消失。影片的角色塑造不成功恐怕很大程度上合选角脱不了关系,本-斯蒂勒虽然演得很卖力,但颓废中带点神经质、时不时就会发脾气的中年男子形象实在不太适合他,观众并不需要本和金-凯利那样能让五官跳华尔兹,也不需要变成像塞斯-罗根那样的连珠炮粗话和贫嘴大师,但恐怕多数观众更不会希望看到他去走文艺路线,就好像没多少人买账金-凯利的恐怖片《灵数23》一样。已经在好莱坞打滚多年但仍不温不火的格蕾塔-葛韦格扮演女主角,这个角色给人的感觉和片中那个随风舞动的充气人一样空洞,基本上连个花瓶都算不上,很难引发观众心中的共鸣。

  在如今的好莱坞喜剧电影中,像《恐怖电影》那样的重口味恶搞片已经渐渐没落失去市场,以贾德-阿帕图 塞斯-罗根,本-斯蒂勒、亚当-桑德勒这些风格略为收敛的流派在近年成为喜剧片的主流。这一流派相较于以往恶搞片的最大区别在于:故事的主角们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愚蠢而处在一种让人捧腹但并未过于脱离现实的“囧”境里,而不是他们主动在传递一些笑话或者来制造一些夸张的笑料。在属于这一流派的《宿醉》大获成功的局面下,这部《格林伯格》却完全走了另一个方向,几乎变成了一部纯粹的文艺剧情片,但缺乏上乘文艺片底蕴的班底却并不具备足够的功力,说到底,《格林伯格》只能算一部无味的闷蛋电影。(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发自柏林/Lee)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