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新网:《捐助》裹挟民生民声 大内涵演绎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9日08:2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捐助》裹挟民生民声大内涵演绎生活
赵本山携徒弟表演小品《捐助》

  中新网枣庄2月18日电 (通讯员袁袤翔)虎年央视春晚上,赵本山携弟子小沈阳若干人等倾情献演主旋律小品《捐助》,人们热评如潮,毁誉参半。笔者认为,《捐助》还是值得大加称赞的好戏。其闪光点就是它艺术地提炼并大内涵地演示了生活的真实。

  其一,它在揭示:需要受助的群体大有人在。面对高等教育产业化,有学上不起的,不仅仅是剧中捡破烂的单身母亲和她考上大学的儿子;面对公立医院市场化,有病看不起,肯定会有这对母子!如今,需要捐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太多太多了,没人关注了,只好跑到银行门口大庭广众之下向“有钱人”乞讨了。

  其二,它在昭示:感恩也别乱致谢。有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传统美德的受助人,收到捐款后,送大礼(高档酒),磕大头,甚至以身相许,此等悲哀,让人心内惨然。受助人本该一对一地致谢捐助人,却还要面对媒体说出感谢“气象台……”之类一大串的毫不相干者,如此“滑稽”,对生活的揭露也颇有深度。

  其三,它在警示:有爱心能善举的人总有诸多无奈。生活中“穷不帮穷水帮穷”的尴尬比比皆是,剧中也是如此。有爱心的钱老汉,本想捐出三千,却误捐三万,自己倾家荡产不说,还连累了别人跟着倾家荡产。面对误捐,有错就改本也无可非议,却因为那点面子,死顶硬撑,因为爱凑热闹的媒体用“全球直播”在逼着他们认账,让他们没法回头救赎自己。这就是生活中的“被捐款”的缩影一种。穷人总是“硬捐”,富人总有“诈捐”,公权总在“劝捐”,媒体都是“赞捐”,《捐助》将这种生活的尴尬演绎成戏,戏说人生非戏言,悄悄地告人当清醒,这种警示,很成功不是?

  所以,《捐助》承袭了赵本山春晚系列小品的一贯主旨,在“主旋律”的旗帜下,力所能及地“裹挟”着民生与民声,作为一名资深传播人,俺忽然想起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及其普遍现象:“正面宣传的负效应”!或许正是因了这个特征,《捐助》才赢得了该有的大内涵。

  当然,俺对《捐助》也有遗憾。其一,植入广告忽悠观众太明显,比如那个搜狗法还有搜狐网以及谢礼高档酒真是“拦不住”。其二,骨干情节有违常规。比如银行门口围着一群人捐款救助一位贫困大学生,直接刷卡完成捐助,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其三,人物性格善恶矛盾。善意捐助人的好人,发觉捐助严重超出本意甚至个人还有别人的承受能力之后,为了“全球直播”出大名,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甚至不惜把亲家一起“叼”下去,这样的心态就成了市侩,影响了人们对主人公品德的评价。如果能将这些“遗憾”作些收敛,我对《捐助》就会有更多的称赞了啊!(完)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