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题材影片一直备受奥斯卡评委的偏爱。从《西线无战事》夺得第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至今,战争题材影片在奥斯卡获得最佳影片奖的几率很高,其中包括反映二战的《巴顿将军》《桂河大桥》、越战片《猎鹿人》《野战排》等等。自1996年第6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颁给《英国病人》后,长达14年中,奥斯卡的口味开始多样化,歌舞片、现实题材片、科幻片、人物传记片等都有机会成为最佳。而这期间,好莱坞拍摄的战争片也将目光瞄向了中东地区,《锅盖头》《反恐王国》《决战以拉谷》《节选修订》等影片相继受到奥斯卡的关注,但因这些影片的艺术水准并未超过此前的战争经典片,最终没有拿到大奖,直到《拆弹部队》的上映。
《拆弹部队》的投资只有8000万美元,但惊险逼真的效果却备受影评人赞誉。该片编剧马克·波尔曾表示,影片真实地展示了普通士兵在战争经历,但它毕竟不是纪录片,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它要承担传达反战的情绪。影片用接近纪录片的方式拍摄,写实地表现士兵的日常生活和执行任务的情景,几个拆弹场景血腥程度更是让观众不敢正视,但这些细节表明了导演对平民被卷入战争的关注、士兵日复一日面对死亡的无奈。片尾,威尔以胜利者姿态回到拆弹现场的画面呼应了片头那句“战争是毒品”,对战争的本质进行了深层探讨。
凯瑟琳·毕格罗是好莱坞少数热衷拍战争片和动作片的女导演,从《生死豪情》《末日戒备》到《K19》,都很难看出她作为女性天生的柔弱和敏感,在《拆弹部队》里,她依然将美国大兵的血性、责任感、胆量都表现出来,而且在片尾通过威尔回国后与妻子去超市购物的细节刻画,令观众感到一丝温馨。在说起《拆弹部队》一片的创作时,凯瑟琳表示:“我花费了很多时间思考我的使命,结果是认为我应该去探索和推进中等规模的影片,而不是打破类型片的传统。”投资8000万美元,北美票房却只有1267万美元,奥斯卡将奖项颁给这部赔钱的影片进一步说明它更加偏重于影片的艺术性。该片以主旋律的色彩,反战的主题以及不落俗套的故事情节最终摘得最佳影片奖,不仅延续了战争题材影片在奥斯卡受偏爱的格局,也史无前例地诞生了一位奥斯卡最佳女导演。恰逢“三八”妇女节的到来,她的获奖也为全球女星带来了荣耀。
新报记者 张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