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洲三大电影节大赢家奥斯卡集体“沦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09日15:05  深圳特区报

  作为当下最具国际公信力的电影奖项,每年奥斯卡奖项的揭晓多是既在意料之内又在情理之中。这也是虽远在世界不同角度,各种专业人员皆可对其进行大胆预测,且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准确度的原因。

  奥斯卡的“情理之中”在于它是散布各地的近六千评委的集体选择,你只要仔细揣摩“大多数”评委口味,预测的结果总会有所契合。同时,近六千名奥斯卡评委又是由颇具艺术见识的个体组成,个性与个性的累计相加,加之投票必须的“唯一性”,不到颁奖时刻,谁也不敢肯定谁是最后终结者。这三大特质糅合,就是奥斯卡奖最服膺公众同时也最具悬疑魅力的所在:它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审美趣味,又充满不确定,与相对小众的电影节评奖完全不同。

  纵观本届奥斯卡赛果,其最大特色之一,就是与标志国际艺术电影最高成就的欧洲三大电影节迥异的评奖结果。人们都还依稀记得,大前年科恩兄弟《老无所依》曾高调参赛戛纳电影节,虽备受影迷青睐却铩羽而归,但在第八十届奥斯卡上却斩获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在内的4项大奖,成为当年奥斯卡的最大赢家。无独有偶,本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拆弹部队》,早在2008年9月就杀进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结果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回,以颗粒无收饮恨水城。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与此次《拆弹部队》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宠儿都在本届奥斯卡上碰壁。

  参与决战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5部影片,除阿根廷的《他们眼中的秘密》属于“初出茅庐”外,其余4部皆是国际影坛黄袍加身的大热影片。其中,奥地利电影大师哈内克执导的《白丝带》获得全球影人的广泛称誉,勇夺去年戛纳的最高荣誉金棕榈大奖,在无数人心中,该片是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几乎毫无争议的得主;法国电影《预言者》除斩获了去年的戛纳评审团大奖,还扫荡了欧洲多项重要电影殊荣;西班牙与秘鲁合拍的《伤心的奶水》,曾战胜多位国际大导演的新作,成功擒获第五十九届柏林电影节的头号金熊。就是这些声名赫赫的大热之选,最终却在名不见经传的阿根廷新片面前怅然收兵。

  美国还是欧洲,历来象征当今世界两种强势文化的代表。其悄无声息的对抗始终没有停止过,比如前年有“十年间世界影坛最美收获”的戛纳金棕榈获得者、罗马尼亚影片《四月,三周,两天》,居然在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初的候选里即被淘汰,此个案因不集中而没有引起广泛瞩目。此次,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几大赢家竟“集体沦陷”好莱坞。让人不禁慨叹,世界大势,分分合合,让欧洲的归欧洲,美国的归美国。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