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商报:奥斯卡不相信魔幻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1日16:08  深圳商报

  到目前为止最卖座的电影《阿凡达》输给进不来中国院线的《拆弹部队》,让很多人感到惊奇。据说,《拆弹部队》不仅没有进入中国院线档期,即使在美国也是赔本的买卖。默默无闻的《拆弹部队》从大红大紫的《阿凡达》那儿虎口夺食,获得9项提名奖中至关重要的6项,好莱坞评委真敢下手。

  如果在中国,很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将最佳导演给凯瑟琳,将最佳影片给《阿凡达》,平衡平衡,皆大欢喜。或者将二者并列“最佳”,再弄出个“双黄蛋”。幸好,这个场面没有在奥斯卡出现,《阿凡达》输得干脆利落,《拆弹部队》赢得毫不含糊。

  看看《阿凡达》获的奖: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艺术指导。恰好是中国观众津津乐道的那些,诸如视觉震撼力等等。除此之外,就很难说了。为了陪家人我第二次走进影院看《阿凡达》时,已经感觉到故事的乏味,而更喜欢看漂亮的仙境、很炫的飞翔。

  我相信,美国人在《阿凡达》和《拆弹部队》之间的选择或许也是很痛苦很矛盾的。即使《阿凡达》的主题和故事都很乏味,但它的确全面地展示了美国电影工业的技术成就,在视觉上达到了目前可能达到的最佳效果,这毫无疑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

  《阿凡达》虽然输了,但是我相信这个“输”一定输得十分微妙,十分纠结。两种价值观之间的毫厘之差,或许只在一票之间。不必夸大这种选择所体现出来的微言大义,但至少能说明,在本届奥斯卡评委那里,社会性或者思想性、故事性,还是要比技术性、商业性更重要一些。这或许是商业冲击下传统价值观仅剩的一点微弱的声音,却也是坚定的最终结果。如果说《拆弹部队》分量很轻,那《阿凡达》的分量岂不更轻?

  有些人认为,这是美国“主旋律”的胜利。我不否认美国主流意识对电影的影响,但是,当年同样也很“主旋律”的《拯救大兵瑞恩》输给《莎翁情史》,“主旋律”为什么就没有产生作用呢?显然,将《阿凡达》的失利归因于“美国主旋律”是靠不住的。

  《拆弹部队》战胜《阿凡达》,与其说是卡梅隆败给前妻,不如说是现实主义战胜魔幻主义。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用奖项重新确认,主题作为文艺作品的核心价值,任何时代都不应该严重悖离。

  回头看,满天飞舞的怪兽文化显然也有一点泛滥了。《阿凡达》的失意,不能理解为对现代电影技术的否定,而是对主题的呼唤和对魔幻主义的一点提醒。

  再说了,奥斯卡没有双黄蛋,卡梅隆也没有摔话筒,这本身就是奥斯卡的胜利。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